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长6.5以上%;
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长7.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关键、推项目”,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深入挖掘投资、消费潜能,做强产业集群,加快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强支撑。
1.以招商引资为抓手“蓄动能”。借助我县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县有利时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常态化开展“护航行动”,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强信心。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跨越发展的第一路径,坚定不移地推进招大引强,全力突破产业链招商,使项目向产业链高端聚焦,推动第四代万达广场、百盛购物中心等高端商贸企业尽快进驻开业。
2.以企业服务为保障“造高地”。认真开展“五经普”工作,积极推动企业“个转企”、 “小升规”。对辖区内企业、个体户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深度挖掘重点税源、潜力税源、新增税源。贯彻落实好产业扶持政策,用足用好省市县优惠政策举措,通过定期走访、上门服务,企业联席等多种形式,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做到“零距离、零缝隙、零障碍”,让莲塘始终成为投资的热土。
3.以项目征收为突破“拓空间”。坚持“领导在一线指挥、调度在一线进行、问题在一线解决、责任在一线落实”的工作理念,围绕重点项目抓征收、围绕产城融合抓征收、围绕城市形象抓征收,全力做好项目征收工作,着力完成一批事关长远、事关发展的重点项目,推进城市形象再提升,发展空间再拓展。
二、“强举措、抓均衡”,统筹协调城市建设管理。深入践行“四精理念”,大力实施城乡功能品质再提升行动,全域提升建设管理水平,让城市功能更完善、内涵更丰富、特色更鲜明。
1.突出精细管理“提品质”。常态长效抓好文明创建,扎实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统筹推进燃气管道、“四线”沿线、窨井盖、裸土绿化等专项整治,加快补齐公共停车设施短板,打造洁净舒适的城市生活空间。以长效管理为目标,逐步推进开放式小区和封闭式小区物业一体化管理。做深做实“路长制”“社长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扎实做好国家卫生县城复审迎检工作,助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2.突出常态整治“美环境”。全面深化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大力推动村庄环卫保洁市场化服务外包,着力实现农村全覆盖,确保农村保洁工作常态化。以常态化集中整治为方式,紧盯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等薄弱环节,全面提升环境卫生水平。精准开展城市环境治理行动,常态化开展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强化垃圾分类管理,加强对环卫一体化服务外包的监管考核,推动城乡环境全域提升。持续抓好“禁燃禁放”、生态环境防治等工作。
3.突出价值引领“倡文明”。按照“全面覆盖、文化溯源、以文惠民、丰富生活”的方针,持续推进公共文体设施全覆盖,持续开展社区文化艺术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体活动。追寻文化溯源,深度挖掘莲塘特色文化,努力做到“一村一品”“一社区一特色”。坚持以文惠民,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社区综合文化中心等阵地多样化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与文明素养,增强居民的情感认同。
三、“提品质、精治理”,做实做细基层治理举措。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持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是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强化底线思维,按照“全梳理、找痛点、定措施、猛攻坚”工作思路,严格落实“村社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着力推进维稳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依法依规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打造系统化“大维稳”新格局,坚决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二是守好安全底线。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果,严格落实生产安全责任制,完善镇村两级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深化食品药品、宾馆餐饮、油气站点、建筑行业等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持续深入开展危化品、自建房、防溺水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是注重利民安民。落实最新疫情防控举措,顺利度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过渡和社会秩序稳定。持续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做深做实“民情连心桥”服务品牌。持续推进“雪亮工程”,织牢织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治安防控网。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莲塘。
四、“办实事、求实效”,普惠共享增进民生福祉。我们将始终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把温暖留给群众、政策向民生聚焦、服务向民生覆盖,千方百计让30万莲塘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一是加强惠民力度。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夯实服务群众的基层干部队伍。依托昌南文化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载体,大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施低保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继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高“三无”人员、五保供养对象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