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我们将坚持结果导向,上下同心、共同努力,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聚焦经济总量,全速做优实体经济大盘。
注活力,集聚产业群体。坚持“招大引强”战略不动摇,充分利用好国家物流枢纽、省级现代物流集聚区等热度效应,立足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变“开门迎客”为“出门访客”,通过“敲门招商、商会招商、线上招商”等多线程方式,招“大牌”引“龙头”,积极对接中国物流集团等体量大、资源好的央企、国企。充分利用中国物联会等平台,主动承办中物联年会,搭介对外宣传平台,不断开展招商引资年会、推介会,激发招商活力,加大对工业制造业、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等多元业态的引进力度,力争全年引进“152”项目3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全力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发展。
抓项目,夯实支撑载体。着眼项目抢机遇、促落实,积极抢抓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政策性银行融资等重大机遇,强力推进新一轮总投资达550余亿元的重大重点项目82个,推动全域10万㎡房屋征收工作,加快铁路物流基地扩建、陆港跨境电商海关监管场所、商品车物流基地等陆港功能性平台建设,推动物流服务中心、电商物流服务中心等商业配套项目落地,加快宇培、景能、圆通、民生、新希望、综合贸易产业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最短时间内形成入库量、投资量、工作量,不断扩大有效投资。
强后劲,拓展市场主体。不断做大市场主体,用好用足“四上”企业监测平台及“稳投资、小升规”等相关政策,纵深挖潜,主动出击,积极推动企业升规入统。紧盯陆港亚洲湾商业综合体和12个已建成的物流园区,善用“主辅分离”关键支点,瞄定高校、物流企业等区域,促进市场主体食堂和辅助性行业分离,撬动潜在经济能源,力争全年“四上”企业新增50家,市场主体新增1000家。推动市场消费,畅通经济循环,加快陆港亚洲湾等商业综合体落地营业,激发老夏商业街、思强路夜市街等消费区活力,按下市场消费快进键,助力经济复苏加速跑,积蓄经济发展强劲动能。
——聚焦方法路径,全力把握改革开放大势。
塑造更加优质的国际枢纽。深入拓展与宁波、重庆、成都、武汉、西安等国际陆港和先进地区的沟通对接,探索更深合作。加快推进B型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工作,进一步优化完善陆港建设主体、运营主体、平台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宇培、标准化冷库、盒马鲜生等800亩大型冷链项目建设,全力深化与省供销社总部冷链业务方面的合作,促进江西供销冷链物流总部基地落户向塘,不断完善陆港冷链板块建设,引导“前店后仓”运营模式在向塘大放异彩,力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将枢纽平台夯得更实、建的更优。
打造更加多元的开放通道。全力扩宽内循环,推动沿江快速路南延、320国道改线、红旗大道延伸等8条对外路网建设,深入联动姚湾码头、九江港、南昌空港等核心区域,构建完善“铁公水空”四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为申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奠定坚实基础。锚定铁路运输的核心引擎,推动外贸班列发展壮大,加快与汉堡、杜伊斯堡、米兰、海防等城市的深入合作,扩大外贸班列至中亚、东盟、欧盟等区域的精品线路和图定班列,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等沿海地区开行双向循环铁路班列。充分与小蓝经开区“两翼联动”,发挥江铃汽车与中铁特货的特色优势,抓住汽车运输的关键作用,引导各方汽车运输资源在向塘聚集、进出,并以此为契机,打造本土化特色专列,加大对周边大型矿产、零部件等资源的组织力度,开拓“大进大出在向塘”的货运局面,力争今年常态化开行23条外贸班列线路,全面提升陆港货物吸附力和产业带动力。
营造更加舒心的服务环境。健全落户项目领导包保责任制度,重点项目建立工作推进专班,实现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全天候”“零距离”,常态化开展“护航行动”。全力保障政策要素支持,将陆港扶持政策30条及19条细则贯穿始终,加大力度帮助企业争取税费政策,支持企业申报专项资金,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优化完善“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优化“容缺审批+承诺制”,推进工规“前置”、施工许可证“容缺后补”,让企业直达快享、让政策及早发力,力争实现营商环境“零差评”目标,唱响“向塘服务”营商安商品牌。
——聚焦品质提升,全盘维护城乡融合大局。
推动城市整体扩容提质。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畅通城市“微血管”,加快推动站前路、学子路、向西大道西延等10余条城市基础路网提升改造,有序推进老旧社区、新村农贸市场、向塘综合农贸市场等区域综合改造,统筹推进雨污分流、电线迁改、城镇绿化,加快补齐公共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短板,解决“停车难”问题。常态化进行城市环境治理行动,不间断开展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加强对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外包的监管考核,推动城乡环境全域提升,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宜人的城镇空间。
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全力推动“三农”工作走深走实,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助力。要让农业更兴,高质量完成今年7.2万亩早稻播种任务,保障农作物持续增量增质。加大对优质农业企业的招引,扩大农业产业基数,力争引进2-3个“龙头”型现代农业企业,大力推动“鱼菜共生、无土栽培”等农业技术生根发芽,利用冷链、物流等基础优势,反哺农业产业,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深入挖掘“一村一品”农业亮点,拓展规模养殖、特色林果、优质蔬菜等基地建设。要让农村更靓,扎实推进“两整治一提升”行动,推动剑霞、高田、浃溪、新村等6个共同富裕样板村点位建设,全力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线”整治、“三清三拆”工作,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移风易俗,提高乡村整体面貌。要让农民更富,探寻壮大集体经济新路子,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制度,纵深推进土地流转,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促进卢记酱鸭、相思米业等本土企业与农户合作,采取“公司+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将小农户纳入产业化生产体系,不断拓宽农民的增收致富路,力促今年各村集体收入突破35万元以上,再培育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的经济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