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总结。(部分内容)
(一)聚力攻坚抓项目,项目建设质效取得新突破。坚持大抓项目,持续开展项目攻坚行动,谋划实施重大项目4个,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和民间项目投资8.71亿元,为净增长。重大项目推进有力。承办全区重点项目开工仪式,落地建设60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两周内完成分户丈量,提前完成区委交地任务。全速推进项目建设工作,截至目前清表6000亩,支架安装395.2MW,组件安装373.7MW。稳步推进“农光互补”种植模式,完成2万株黄精苗栽种,并开展三叶青、射干等其他中药材和茶叶、香料等经济作物的试种,样板区立柱光伏板、玻璃大棚完成安装。民生项目用心用情。扎实推动学前教育普惠普及,乡公办幼儿园建设投用,幼儿园南侧道路新建及周边绿化提升项目,现已完成发改备案以及项目选址预审资料报送。统筹光伏项目资金约6000万元保障新建卫生院项目建设,涉及用地约12亩,目前已进入施工建设阶段。生态公墓及管理用房完成主体建设,新建坟墓3000余穴,力争2025年上半年投用。
(二)做强特色扬优势,产业发展能级取得新突破。坚定不移推动传统农旅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写好科技兴农、文旅富民文章,2024年全域接待游客数超120万人次,桃产量6100余吨,实现销售额3075万元,预计桔产量破7700吨,年销售额达600万元。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组织农业种植大户赴郑州果树研究所学习先进经验,引入优质品种5个,巩固提升橘小实蝇绿色防控防治区面积5600亩。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应对暑期干旱天气,完成桃源村、山下施村、尖岭脚村、洞井村4村高标准农田水渠修复工作,统筹保障乡域内种粮大户1400余亩水稻正常生产,产粮376吨。迭代金田共富升级版,结对孝顺、鞋塘商会,优选源东农旅产品形成共富礼包产品35件帮助村集体增收,17个村全部完成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消薄目标,预计9个村集体经济达100万元以上。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举办金东区第十四届醉美桃源赏花季,期间接待游客14.43万人次,带动增收180余万元,源东特色美食和桃花盛景在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播出。打响光南文化品牌,联合市民建培育打造8个省级助力共富实践基地,“浙江同心石榴红·幸福羊”等15个社会服务品牌,举办第二届“希望的田野·乡音乡曲”选拔赛活动、同心共富集市、长塘徐农耕文化节等活动,进一步吸引人气、点旺乡村烟火气。
(三)久久为功促民生,环境和民生福祉取得新突破。坚持“乡村一体、绿色发展、民生优先”主线,严格规范生态治理,全面提升民生品质,高标准完成6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环境治理更加精细。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攻坚、道路交通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秸秆禁烧宣传,集中治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停乱占等乱象410余处,从严落实秸秆禁烧巡查复盘机制、秸秆换肥、限期整改等治理举措。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及阳光堆肥房专项整治,通过河道清淤、水面保洁、截污纳管等措施做好芗溪、孝顺溪、畈田洪溪等主要河道保洁,拆除洞井、东前施等5个老旧堆肥房,乡域水质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民生服务更加完善。拓展一老一小“爱心卡”服务提质,开展居家养老配送中心和乡残疾人之家提升改造。开办二期家门口青少年宫,提供硬笔书法、绘本教育、编程等课程,为300余名山区青少年提供个性化辅导课程。优化农村建房审批流程,全年受理74户,联审通过54户,一定程度缓解群众建房需求。完成洞井后园塘、分水岗万人坑、里建坞、尖岭脚村沙塘里等4座山塘除险加固及新梅至桃源和尖岭脚村自来水管网提升改造,新建加压泵站1个,有效缓解各村用水难题。
二、2025年工作计划。(部分内容)
(一)加力推进项目建设,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奋勇争先。坚定不移实施项目攻坚行动,用足用好多重政策机遇,更好发挥投资带动放大效应。高效率建设项目。持续以光伏项目重心,推动升压站建设,力争5月底前并网发电。扎实做好农光互补“后半篇文章”。发展温室大棚、中药材与光伏板“立体”种植模式,以样板区辐射各村做实农业种植。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力促洞源水库扩容工程承接落地,加强民意调研,科学优化施工移民方案,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高标准保障项目。加快源东乡卫生院迁建项目建设,争取年底前主体结顶。推动卫生院和幼儿园配套道路建设,方便群众交通出行。2025年上半年完成生态公墓建设,促进乡域殡葬服务能力提升。持续关注“一老一小”,全面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乡残疾人之家建设,做好青少年安全教育,丰富拓展家门口青少年宫课程,全面优化民生福祉。
(二)加力推进转型升级,在做强优势产业上奋勇争先。坚持以新时代“千万工程”为指引,统筹推进“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体现源东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提升优势农业。充分依托金东水果花卉(源东)省级科技园区项目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带动效应,持续深化与中国科学院郑果所、省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技指导6次以上,覆盖农户1000人次以上,完成新课题2项,申报新产品专利等5项。持续建强“三支队伍”,引育管用“土专家”“田秀才”等农业专业技术人才20人以上。坚持景区全域打造。以线带点促面,推动仙佛诗歌共富带前期建设工作,谋深谋实农事服务中心、光南音乐厅等选址落地,引入第三方运营,完成原森圆曲民宿省级“金宿”创建,推动“过路游”向“过夜游”发展,深化“浙中桃花源”景区品牌建设,改扩建新型农旅主体3家以上,力争全乡旅游业总产值达到2500万元,总增长率超7%。
(三)加力推进共同富裕,在激发乡村活力上奋勇争先。走好乡域融合、城乡协调发展之路,着力缩小“三大差距”。深化共富品牌建设。加快“百镇共建”“金田共富”富民增收模式探索,做靓孝源共建“Tao”你喜欢共富品牌,常态化开设共富集市4次以上,做好两地蔬果品牌地理标志申请前期工作,谋划新增果蔬等农特产品大礼包10项以上,推动共富工坊1号店农产品展销中心提档升级,争取全年销售额达到150万元,增长50%以上,为品牌深度运营打好基础。深化项目带动作用。依托60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完善共建共联机制,通过龙头企业引领、村级抱团联建、低收入农户入股等形式,探索“光伏农业+村集体+农户”的联动增收模式,开展前期1000亩的联动增收试点,吸纳就近低收入农户约500人。鼓励各村共同参与光伏农业建设,探索中药材、茶叶等“农光互补”产业开发,延伸产业链条,力争光伏农业总产值超5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50万元以上,农民增收1000万元以上。
(四)加力推进普惠共享,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奋勇争先。坚定不移兜牢民生底线,把群众的点滴小事当成心头大事,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强化民生服务保障。加强“一老一小”服务,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残疾人照料中心建成投用。持续提升养老服务“爱心卡”服务质量,提质扩面农村适老化改造,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扩大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推进“政府无欠款、金东无欠薪”行动,大力推广“金东安薪码”,坚持快调快处,强化欠薪案件督办处置,保障员工合法权益。谋划研究集体托浮、因户施策等方式缓解农民建房诉求。强化生态环境建设。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抓好扬尘治理和秸秆禁燃管控,持续推行“河长制”,巩固“五水共治”成果。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终端和管网以及自来水管网提升改造工程,常态化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