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总结(部分内容)
(一)这一年,全镇全力以赴稳增长,向好态势更加稳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好转型升级、营商优化“组合拳”,有力开辟傅村老牌“工业强镇”新局面。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增长10.8%,规上企业增加值迈上10亿元新台阶、增长12%,2项指标跑出连续6个月居全区前3的高速度。持续深化企业创新。实施企业技改项目20个,其中5个项目投资额超千万。完成细分行业N+X数字化改造2家,开展星级评定培育26家,新培育国家高新企业3家、“省科小”企业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2家、“小升规”企业7家。新增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专利113项。扎实推进“腾笼换鸟”。大力推进低效工业企业整治,收回工业用地5宗。新建标准厂房3.24万平方米,完成旧厂房改造3.64万平方米。着力营造一流生态。致力服务企业“最大支持、最小干预,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全域落实“四个变”“三个办”,累计走访企业1000余家次,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300余个,为102家企业争取纾困补助资金756.27万元,解决企业员工子女入学87人,协助30家个体工商户完成“个转企”变更登记。
(二)这一年,全镇火力全开干项目,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牢牢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以重大项目大突破、快突破引领发展大跃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率达144%,高新技术投资1.15亿元、增长249%。创新“一张清单抓落实”“一周一复盘”打法,高质量保障省市区41个重点项目无障碍推进,9个项目已完工,15个项目完成政策处理、涉及土地2040亩。省“千项万亿”项目潘村变比预定工期提前3个月,在全省4个在建500千伏变电站建设项目中进度最快。金义自贸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金义三四线、甬金高速拓宽工程完成净地交地,已进场施工。曼彩化妆品已进行地下室施工,金利华北侧30.6亩地块已完成政策处理、成功摘牌。集镇污水零直排改造提升工程一期施工已完成,杨家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完成总进度90%。
(三)这一年,全镇系统施策促振兴,共富画卷更加出彩。全面增强农业质效,压紧压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386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年度变更卫片图斑整改恢复耕地面积28.1亩、永农面积63.5亩,整改完成率居全区前列。用心用情解决农民建房难题,7个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下溪村、傅一村完成旧村改造方案,65户批基建房完成审批。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闭环落实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推进10个村阳光堆肥房系统改造,完成全域黑臭水体整治。开展“三清一促”行动,清查村级债务31笔、化解问题债务160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完成畈田蒋村共富大楼建设,24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其中13个村超100万元。全域巩固生态屏障,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水平,累计完成疫木除治择伐637吨,完成山林质量提升900余亩。
(四)这一年,全镇全力以赴惠民生,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深入开展救助帮扶工作,全年发放低保救济、民政定补、重度残疾人补贴等8类补贴401万元,惠及弱势群体近2万人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健康金东”建设,全面建成8家公办村卫生室,开展健康教育活动80场、惠及2000余人次。加快教育资源扩容提质,金义初中完成初步设计和预算编制,稼实卫校、金义双尖幼儿园顺利开办。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下柳家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升项目顺利投用,“爱心卡”签约老人服务覆盖率达99.3%;开设暑期公益托管班点位7个,惠及少儿130余人。持续开展文艺惠民活动,组织送戏下乡、文艺演出、免费放映电影等文体活动570场。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完成傅一村道路提升和路灯亮化工程,完成上柳家、傅村小学泵房提升改造,山头下村后祖自然村农村饮用水管网改造通过管道试压初验,上何村水系激活已进场施工。
二、2025年工作思路(部分内容)
一)铆足“拼”的劲头,在大抓重点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一切围绕项目、一切服务项目、一切服从项目,力争项目投资实现大跨越。一是聚力项目谋划强储备。坚持跳出傅村发展傅村,牢牢把握专项债、“两重”“两新”等政策窗口期,聚焦共同富裕、基础设施、民生福祉等重点领域,挖掘更多要素资源,找准傅村契合点,动态储备一批后劲强、管长远的项目。二是聚力政策处理强支撑。实行专班化推进、清单化管理、节点化攻坚,高质高效完成金满湖水系连通、金义自贸区深塘坞西片区两纵一横道路新建工程、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金义站北广场配套工程等项目政策处理。三是聚力跟踪服务强保障。完善各项要素配置,解决项目推进后顾之忧,确保潘村变、甬金高速拓宽工程、金义自贸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金义初中等省、市、区重点项目马力全开、加速放量。
(二)保持“进”的基调,在经济提档升级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持续稳增长、调结构、增动能,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一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全力推进自贸区低效工业用地整治,计划处置低效用地200亩以上。着力提升产业效益,力争清退“低小散”企业100家以上,实施工业厂房自主改造11家。二是抓好优质企业培育。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力争落地亿元内培企业4家,培育亿元以上企业2家、国家高新企业2家、“省科小”10家、小升规企业8家。加快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施技改项目5个以上。三是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深化落实“营商环境18条”,坚持“最大支持、最小干预,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推进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实施服务企业专项督查,大力破除营商环境“中梗阻”“潜规则”问题,不断优化“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一流营商环境。
(三)追求“质”的提升,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实现新突破。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推动城镇承载能力更强、乡村发展活力更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更高。一是打造融通联动的城镇。落地启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确保完成7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系统实施城乡开发建设、整治更新、保护修复。拓展道路建设框架,适时启动环镇道路项目规划设计,打通集镇外围交通大循环。二是打造和美富裕的乡村。聚焦区委“土特产十链”工程,做强傅村马铃薯、生姜等农特产品全产业链。积极探索农村有机更新路径,更大力度推进农村批基建房,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加快社发小微园消薄项目推进,深挖村级物业楼资源利用,精心打造共富工坊,所有村年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100万元以上行政村“再扩容”。三是打造特色鲜明的文旅。抢抓“仙佛诗歌共富带”二期建设机遇,导入一批高等级配套设施,推进畈田蒋、溪口、山头下、上柳家等古建筑村落“串点成链”,最大限度发挥共富带“以线带点促面”的辐射效应。深挖诗歌特色品牌,进一步发挥双尖山文化研究会作用,营造更加浓厚的诗歌研学氛围,不断擦亮艾青故里“金名片”。
(四)锚定“好”的向往,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树牢“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民情怀,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抓好民生实事项目,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是推进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全面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人员的救助政策,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全民参与医疗保险缴费率。加大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对象创业就业扶持力度,积极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二是推进公共服务全龄友好。提升公共医疗水平,确保傅村卫生院迁建项目3月底前完工,强化公办村卫生室规范运行,争取家庭医生签约率40%以上。聚焦“一老一小”,精心运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继续深化“爱心卡”服务,进一步丰富公益暑托班形式。打造无障碍友好环境,实施残疾人家庭净居亮居改造5家以上。三是推进基础设施全域提升。全面落实绿化路灯提升改造工作,推动路灯亮化率保持85%以上。实施农村饮用水管网改造工程,计划开展傅三、石狮塘、金港等7个村的项目建设。争取区财政2025年“一事一议”项目,持续提升小型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