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回顾(部分内容)
一年来,我们坚持精准施策、强基赋能,经济运行承压回升。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克服重重困难,咬定目标不动摇,强化调度不松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指标持续向好。全年地方收入完成3959.6万元;500万元以上固投完成7.9亿元,同比增长53.6%,限上零售额完成1.7亿元,同比增长15.2%;工业投资完成5990万元,同比增长150%;规上服务业总产值完成1.4亿元,同比增长23.1%,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坚持“造血”与“输血”并重,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路径,完善集体资产租赁流程,有效提升集体资产租赁收益,依法处理和化解一批集体资产合同纠纷,因地制宜带动资源和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24年,全乡7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完成30万元,近半数村突破80万元,实现全面达标,在全县综合排名第3。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深入开展“护航行动”,及时了解企业所需所求,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助力辖区企业发展壮大,新增入统单位及限上个体9家,独立引进年处理10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与小蓝共同引进总投资1.1亿元的云德环保科技汽车零部件制造项目。
一年来,我们坚持倾力服务、全力护航,项目推进步伐坚定。把服务项目推进作为“第一抓手”,全力以赴抓征收强保障,持之以恒抓项目促发展,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进一步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房屋征收有序有力。聚焦房屋征收、项目推进主责主业,克服资金短缺、时间紧迫、情况复杂等不利因素影响,实行片区化推进、集团化作战、常态化调度,全年累计拆除房屋172户,面积9.26万平方米。要素保障用心用情。立足“县区一体”发展大局,全面完成全乡境内320国道项目红线内的房屋拆除工作,有力保障了320国道、汽车南路、嘉景路等重大重点项目加速建设。尤其是在博世项目的征收工作中,仅用1个月时间完成了16栋总面积约10000㎡房屋征迁工作和183.374亩土地征收工作,为重大项目落地和县区产业布局提供了坚强保障。项目成果可感可及。围绕“大抓落实、聚力发展”的工作总基调,深入做好项目“谋、争、推”文章,以高质量项目服务群众、赋能发展。有序推进了千秋堂建设项目、三山至雄溪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农田水利提升改造项目、乡卫生院发热诊室改造项目,自主推进的富山标准厂房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主体结构即将竣工,建成后将成为立足富山、服务小蓝的重要窗口。
2025年部署安排(部分内容)
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今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左右,规上服务业总产值增长10.0%左右,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0%左右,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聚焦经济提质,激活区域发展新活力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牵引,用足用好多重政策机遇,为加快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势能。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坚定不移抓项目、强投入、优载体,动态跟进疏港公路、太平洋电缆、嘉景产业园等既定重大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集中资源要素,主动打好征收提前量,确保项目进得来、落得下、建得快,为县区腾出更多发展空间。挖掘经济综合发展潜能。以姚湾码头陆域仓运营启动为有利契机,积极对接配合临港产业园规划落地,通过牵引服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以富山标准厂房项目为有效平台,发挥位置优越、临近龙头、配套齐全等优势,招引园区产业主赛道优质项目落户。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动能。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用足用好各项政策支持,探索与国有投资平台合作方式,聚焦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方面谋深谋实打基础、利长远的好项目,努力走出富山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二)聚焦乡村提振,探索和美共富新路径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用好用足管护资金,长效管护6747亩高标准农田。严格落实国家惠农补贴、农业保险、粮食收储等政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让种粮也能够致富。加强防止返贫监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切实加强“两不愁三保障”,强化“三类人员”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完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措施。建立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帮扶制度,确保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人口动态清零。合力共建秀美乡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用好用活共同富裕样板村,强化村庄规划执行约束力,加强乡村风貌管控,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交通管理和安防设施,让乡村更靓更美更宜居。
(三)聚焦幸福提升,绘就民生服务新画卷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切实兜牢兜准民生底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聚焦民生所需,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抓紧实施民生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公路改造项目、排水改造项目、安置房小区消防系统维修更换等各类民生实事项目,积极争取路灯安装、水利设施建设,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兜牢民生底线,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头等大事力度落实各项惠民政策,重点关注低保、特困供养户、残疾人等,着力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广泛吸引各类优质资源参与“5+2就业之家”运营,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工作。打造人文名片,培育精神文明沃土。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积极作用,立足聚民意、接地气和树新风,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把村规民约转化为移风易俗的行动自觉。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断完善文化活动形式,创新文化活动内容,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