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发展回顾
镇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双重压力,全镇上下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摘掉了绝对贫困帽子,经受了新冠疫情考验,夺取了全面小康的伟大胜利。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全镇工农业总值年均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8%;节能减排全面完成控制指标。
--五年务实奋斗,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五年来,全镇招商引资落户项目1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工业生产总值132.9亿元,其中规上企业产值95.73亿元。优势产业保持高速发展势头,板材加工打入高端市场、粉丝加工集群发展、新型产业亮点纷呈。形成了以泽厚坚木业、双合食品、仍朝粉业、嘉丰玩具、华灿生物质燃料、鲁峰商砼新型材料厂等引领的多层次多元化工业体系。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固定资产工业技改项目14个,投入资金7.2亿元,处于全县领先位次。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节水灌溉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农业生产保持稳定,2017年荣获“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镇”荣誉称号。农业“调转促”推动有力,大棚油桃、生态畜牧、特色酥梨、高产红薯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五年来全镇新增大棚油桃500亩余,改良老旧果园4000亩余,改良新品种桃1100亩余。畜牧养殖产业持续壮大,拥有2个国家级龙头养殖企业,各类大型养殖厂10余家,形成了以田丰牧业、兴达良种猪场为代表的标准化养殖基地,有效的推动畜牧养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态势。目前,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349家,家庭农场达到81家,全镇农业生产总产值完成56.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万元。
第三产业上档升级。全镇生产总值中服务业占比逐年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商贸超市、餐饮酒店、物流中介、电子商务等服务业,打造综合商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着力开发出黄河故道、大觉寺遗址、三省井、孟宪琛故居、复兴河和苗城河景观带等特色旅游资源。电商年交易额突破2000万元,镇内各类大中小型电商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有效地带动了农副产品销售,荣获安徽省“2017年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示范镇”。
--五年聚力攻坚,“三大战役”战果丰硕
脱贫攻坚圆满成功。累计投入扶贫资金0.92亿元,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问题,“双基”水平全面提升,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脱贫4925户10140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2.56%降至0%,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21年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效显著,防范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更加完善,扶贫项目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实行防范返贫致贫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
重大风险整体可控。全面贯彻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9+N”方案体系,圆满完成“保安全、护稳定、稳增长、防风险”各项任务,有力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疫情防控稳妥有序,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有力,全镇接种新冠病毒疫苗83000余人次,做到全镇群众应种尽种。防汛防灾及时有效,应急救援体制健全,群众安全保障有力。“六稳”工作扎实推进,“六保”任务全面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稳固,基层生产生活正常运转。
污染防治持续推进。严格落实“五控”措施,扎实做好污染源头治理,洁净农村环境,整治“散乱污”企业260余家,燃煤小锅炉全部淘汰,秸秆禁烧连续五年“零火点”。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扎实推进。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城乡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复兴河、苗城河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排放,“水韵周寨”新面貌指日可待。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守耕地保护底线,新增耕地665亩。
--五年固本开新,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镇区大街环境提档升级,主干道全部铺设柏油,行车线、停车位、街边花坛区位合理划分,日常巡查保障队伍功能发挥顺畅。启用闲置农贸市场,彻底消除“骑路逢集”现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新建改建农村道路288公里,实现所有自然村硬化道路全覆盖。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饮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6246户改厕试点全面完成。扎实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干干净净迎小康”百日会战。实行“网格化”管理机制,年清运垃圾7200余吨,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新提升。扎实推进“五小园”建设,打造协调美观的田园风光。美丽乡村统筹推进,实施建设3个美丽乡村,其中陈腰楼美丽乡村获得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
--五年倾力投入,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社会保障全面覆盖。累计投入低保、五保、残补、孤儿补贴等各类救助资金7874万元,累计救助农村低保户3843人,五保户462人,残疾人2768人,孤儿64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88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逐年增长。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高,累计资助低收入医疗救助对象、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等重点人群334人,投入医疗救助资金103.1万元。建成镇村两级纵向协同,公办民营横向联动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保障水平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