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东巩镇地处南漳县最南端,距离县城约84公里,与宜昌市远安县、荆门市东宝区、襄阳宜城市接壤,属市级口子镇。“347”国道和“250”“251”“471”三条省道穿境而过,“漳河”“茅坪河”两大河流横贯东西。全镇现辖24个村(社区),9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万人,版土面积431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87万亩,山林面积52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5%,居全县第一。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卫生乡镇”“中国古山寨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高跷)之乡”“中国鸳鸯之乡”“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景观村落”6块国字号招牌,2019年争创上“湖北旅游名镇”。全镇有古山寨73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民居3处,古寺庙道观遗址8处,获得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证书22张,煤炭、方解石、石灰石、高岭土、铜铁锌硒等矿产资源丰富。
二、“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
(一)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6年完成了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90万元,同比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亿元,同比增长25.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现价总产值4.75亿元,同比增长18.7%。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89亿元,同比增长21.3%。实现农业生产总产值5.86亿元,同比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94元,同比增长12%。
2017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40万元,同比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2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现价总产值3.15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1亿元,同比增长5.4%;农业生产总产值6.2亿元,同比增长5.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24元,比上年增长7%。
2018年全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83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4亿元,增长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1亿元,增长48.8%,农业生产总产值6.5亿元,增长4.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25元,同比增加7.7%。裕农菌业、栎乐园、正田特产等3家企业年实现出口创汇2200万美元,在全县各乡镇中独占鳌头。
2019年全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95.16万元,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40.46%;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8亿元,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11.5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5.7亿元,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00.32%;规上工业产值达3000万元,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00%;农业生产总产值6.6亿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64元,同比增长2.9%。裕农菌业、栎乐园、正田特产3家企业实现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无法预计,全年收入计划是922.0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亿元,占年计划任务的31.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2亿元;农业生产总产值为5.9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74元,同比增加7.7%。裕农菌业、云杏、正田特产3家企业实现出口创汇1764万美元,完成预计的61%。
(二)取得主要成绩
2018年,东巩镇先后获得襄阳市2017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先进单位、全县党建工作优胜单位、综治工作优胜单位、统战工作优胜单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胜单位、旅游经济发展优胜单位、先进镇人大主席团等23项荣誉。
2019年,我们通过国家“卫生乡镇”复审验收、争创上湖北旅游名镇,先后获得全县2018年度领导班子综合考核优胜单位、党建工作优胜单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胜单位、统战工作优胜单位、安全生产优胜单位、维稳工作优胜单位、旅游活县优胜单位、有机谷建设优胜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胜单位、出口创汇和利用外资优胜单位、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优胜单位、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优胜单位、精准灭荒优胜单位、平安乡镇、精准扶贫成效考核全县第二名等多项荣誉和成绩。
2020年,我们着力谋划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认真编制“十四五”规划,推进疫后重振,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先后获得2019年度全县镇(区)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优秀’等次、南漳县实施‘三县战略’先进集体、安全生产考核优胜单位、优秀平安镇、党建工作优胜单位、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对上对外新闻宣传工作优胜单位、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胜单位、全县政务信息和调研工作突出单位、党委信息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三、“十三五”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的过程中,东巩镇在探索与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艰难,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实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社会各项事业稳固推进。但东巩镇在“十三五”规划实施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产业结构优化转型,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我镇经济结构正在面临艰难转型。主导老产业煤炭产业逐渐关停,新的主导产业还未发展成熟。虽然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但使得我镇经济压下行压力较大。这不仅有“大背景”下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叠加等共性问题,也有“小气候”下项目建设滞后、增长后劲不足、发展短板较多等个性问题。支柱产业单一、重点项目不足仍然突出,“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基本镇情还未根本改变,经济发展后劲乏力。
(二)支柱产业相对单一,实体经济发展滞后。当前,我镇能起到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较少,支柱产业相对单一。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过去的煤炭支柱产业已不复存在,导致很多延伸产业出现塌陷,影响全镇实体经济的发展。进而使得实体经济面临诸多困难,主要表现是:停产、半停产企业较多。由于市场疲软,物流、酬薪、社保等成本逐年增长,管理成本增加,让企业举步维艰,亏损企业自行停产,当前,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植可持续发展的实体经济已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