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镇“十四五”规划
根据座谈会通知要求,现将板桥镇“十四五”规划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板桥镇地处南漳县的西南部,素有南漳“西藏”之称。是全省地上第一文物大镇,距离县域78公里。全镇幅员面积2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38公顷,山林面积17333公顷,是典型的山区乡镇。境内最高海拔1480米,最低海拔180米,平均气温15.8℃,森林覆盖率78.7%。辖23个村(社区),96个村民小组,5384户,2.3万人。2019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500万元,增长4.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万元,增长4.7%;农业增加值2.7亿元,增长6.2%;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6亿元,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增长4.9%;招商引资1.9亿元,增长6.1%。
板桥镇自然风光优美,民风民情淳朴,民俗文化浓郁,耕读传家厚重。有登记在册文物保护单位90处,号称“湖北省地上文物第一大镇”。其中有国保单位2个点(樊家寨、青龙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27个点,(含明清时期古建筑民居18栋),板桥乡公所更是目前省内唯一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国时期乡政府办公场所。
二、发展思路及目标
“十四五”期间,将是板桥镇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快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更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板桥镇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布署,抢抓机遇、克难攻坚、求真务实、勇于担当,奋力推进板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总的发展思路是:持续践行镇委“123”工作思路(建设一个生态旅游镇,发展旅游、高山农业两大支柱产业,推进文化建设、环境治理、制度管理三项重点工作),坚持以“三农”工作为主抓手,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加快有机绿色产业发展,加强提升旅游文化产业,加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夯实巩固脱贫成果。
主要预期目标是:工业总产值到“十四五”末,达到2.8亿元,年均递增4%;农业增加值到“十四五”末,达到3.55亿元,年均递增5.6%;财政收入到“十四五”末,达到640万元,年均递增5%;招商引资到“十四五”末,达到3.05亿元,年均递增10%;农民人均纯收入到“十四五”末,达到1.6万元,年均递增6.5%。
三、发展布局
(一)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升级
立足板桥经济发展特点,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打造特色农业知名品牌,从加工转化入手,积极推动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引进和发展。到“十四五”期末,力争桑蚕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家,菌耳专业合作社1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0家,蔬菜专业合作社6家,畜禽养殖合作社10家,土豆种植合作社6家。
1、提升“传统农业”。积极实施订单有机农业,以北峰片区为重点,以传统品种“小金黄”、“朝鲜白”为主,建成2000亩高山有机玉米基地,年产120万斤,加工有机玉米糁48万斤。
2、发展“高山蔬菜”。以竹坪、新集两片为主,发展高山有机反季节蔬菜6000亩,形成高山反季节蔬菜走廊。以宋家坪农鑫专业合作社为主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联营方式,吸纳辐射周边村组规模性发展;规划新建大中型冷冻库,为高山蔬菜储存运输提供基础保障。
3、壮大优质桑蚕。以雷坪、新集两片为主,精管1.5万亩新老桑园,实行合作社专业化种桑养蚕。成立3-5个桑蚕专业合作社,开启桑蚕发展企业化运作模式。到“十四五”末,实现年养蚕3万张,产值4800万元,把板桥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全县桑蚕第一镇。
4、加粗“菌耳产业”。以大地农丰香菇合作社为龙头,支持新扩建断河坪村、冯家湾村菌耳基地。力争全镇食用菌每年达到200万袋,实现产值1000万元。
5、规模畜禽养殖。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发展。力争全镇养牛大户30户以上,养猪大户50户,养鸡大户30户以上,示范带动农户发展。
(二)着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立足镇情实际,紧紧围绕“五个一”特色产业,逐村研判,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强力推进。河口等9个村培育桑蚕基地,建养蚕大棚;甘沟等3个村发展养牛产业;白云庵等2个村发展玉米加工产业;断河坪、冯家湾2个村发展袋料菌产业;九龙观村发展猕猴桃产业;晏山村发展烟叶、金果梨产业;宋家坪等7个村发展养鸡产业;樊家河等村发展规模养猪产业。村村有集体产业、户户有主导产业,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大幅增长。
(三)着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
“十四五”期间,板桥镇将继续按照脱贫攻坚战略部署,打基础、重巩固、抓提升,筑牢小康基石。
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板桥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扶贫主导产业,持续加大对桑蚕、高山蔬菜、烟叶、食用菌、旅游、蔬菜特色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做大做强扶贫产业,扩大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稳定的造血式扶贫模式。户有脱贫产业、村有增收产业、易迁点有后扶产业。
培育经营主体。构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提升农业产业发展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积极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力争形成“一村多业、一个安置点一个产业”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