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扶贫。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帮扶、社会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促进全民关心扶贫事业,全民参与扶贫事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
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培训工作台账,优化完善公益性岗位开发和贫困人员的聘用工作,完善企业和贫困户对接工作。搭建劳务就业平台,建立劳务对接机制,优先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服务。
提升乡风文明。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精神脱贫的根本,挖掘农村乡村文化内涵。深入推进“训干部、训党员、训单位、训家庭”四训活动。深入推进“六星”创建活动,大力治奢、治懒、治赌、治赖、治闹,倡导群众爱家爱园,崇尚致富光荣、赖贫可耻,推动乡风文明向纵深发展。
(四)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标《板桥镇全域推进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方案》,“十四五”期间,力争完成居住20户以上农户78条106.2公里通组公路硬化,全面完成电力线路改造和变压器扩容工程,实现无线宽带通村工程。到“十四五”末,力争板桥镇农村水、电、路、讯覆盖率实现100%。扎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持续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实施村庄绿化。聚力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法律公共服务室、农村幼儿园、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着力完善基层组织、乡村治理、精神文明、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险、农村养老、社会救助等服务体系。
(五)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名镇
“十四五”期间,板桥镇将举全镇之力,着力提升旅游品质,擦亮板桥旅游名片。全面完成九龙观景区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和冯家湾传统村落建设,雷坪村等生态村建设、荆山文化博物馆布展建设、冯氏民居修缮完善工程,集镇仿古立面改造、旅游酒店投入使用。以夹马寨、冯氏民居、荆山文化博物馆、集镇仿古一条街、九龙观农业观光园和九龙观景区为点线,完善设施建设,打造亮丽环境,形成“景观旅游,休闲餐宿、野外露营,民俗体验、农家乐民宿体验”“一日游”“二日游”旅游格局。大力开发民间工艺品、绿色林果产品、土特产包装,让游客看得开心、吃的放心、购得舒心。按照“强化整体、突出特色”的总体宣传思路,利用报纸、网络、微信平台等媒体,大力宣传板桥生态旅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推动开发夹马寨、金牛洞、古民居等优势资源。
(六)着力加强社会事业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水平提高,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新建板桥中学标准化食堂,改扩建新集完小教室,新建400平米学生家长接送学生停车场,新建教师周转房,解决教师无住房问题,完善其他学校配套建设,努力建成教育教学设施齐全、服务一流、师生安全学园乐园。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争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提高服务能力,倡导新的生育观念,实现人口素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改善办医环境。完善服务功能,加强医疗安全,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水平,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到80%,80%以上的村达到健康村标准。抓好社会救助。切实抓好社会特殊群体的社会救济救助工作。
(七)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秩序
1、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提升群众三感一度
一是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依法严打不动摇。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防骗反盗、道路交通秩序整治、禁毒严打整治、涉众型经济犯罪、新型犯罪”等专项行动,综合运用执法,司法,管理等手段,增强打击实效。二是严密排查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完善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对严重影响公众安全感、集中多发的案(事)件和突出治安问题进行协调研究,推动问题解决。三是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聚焦涉黑涉恶问题,依法严厉打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黑恶势力犯罪;一手抓扫黑除恶、一手抓拍“蝇”毁“伞”,确保“扫”出清风正气,“扫”出群众满意。
2、创优法治环境,加快法治建设
培育法治信仰。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司法改革决策部署,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深化“阳光执法司法”工程,提升政法工作法治化水平;实施全民法治素质提升工程和法治惠民工程,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营造公正环境。积极参与查处扶贫领域、生态环境等民生和社会领域腐败问题,依法预防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推进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健全法律援助、司法救助、信访救助制度,坚持救助与打击两手抓,维护涉法涉诉信访正常环境和秩序。增浓和谐氛围。创新普法宣传形式,丰富普法教育载体,精心组织普法宣传,积极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开展“一村一阵地”建设,在农村广泛建设法律宣传园地、宣传专栏和法治长廊,积极营造法治和谐浓厚氛围。
3、创新社会治理,夯实稳定基石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建设。规范镇综治中心建设,整合基层综治维稳资源,实行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等单位人员联合办公。规范村级综治工作站、说事室建设,加强镇、村和综治责任单位综治干部培训工作。精细推进城乡网格化管理。以“网格全覆盖、服务零缝隙、管理无空白”为目标,抓好网格化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和管理,规范运行,强化信息实时录入,确保全镇基础数据录入到位,全面实现镇、村(社区)网格综合信息互联互通;提升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激活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发动“五老”人员、志愿者队伍、党员、村民代表等力量,参与管理社会、服务事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