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李庙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制定的工作目标,以发展社会经济为主线,以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民生政策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努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全镇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十三五”期间工作总结
一、经济指标平稳增长。坚持保增长、保民生、保发展,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各项经济指标平稳增长。截至2019年底,全镇地区生产总值8.2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3.18亿元,一般财政公共预算收入达到86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04元,经济发展平稳,总量持续增长,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立足山区资源优势,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巩固传统产业,发展新型产业,促进山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增效。一是巩固传统产业。烟叶、茶叶和食用菌是山区赖以生存的传统产业,必须要牢牢抓在手上。经过几年的总结摸索,烟叶基本稳定在2000亩,食用菌控制在1000万袋,新发展茶园2000亩,全镇茶园总面积达到10000亩,畜禽养殖规模户达到120户,瓜果蔬菜类种植面积2700亩,各类药材550亩,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合作和家庭农场达到10家以上。二是引进新型产业。积极对接市场,引进一批新型产业,打破现实发展瓶颈。160亩猕猴桃基地挂果上市,200亩花椒基地渐成规模,葛粉厂建成投产为山区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希望。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天池山为龙头的农旅融合发展项目建成投入运行,极大地带动了乡村旅游业发展,傅家坪现代农业项目落地,农家乐规模达到50家以上,节假日自驾游、探险游游客络绎不绝,乡村游的格局基本形成。
三、脱贫攻坚成效明显。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部署安排,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严格按照责任、工作、政策三落实的要求,整合一切力量,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全镇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76户5955人,后经动态调整,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9户5122人。2014年脱贫238户793人,2015年脱贫215户728人,2016年脱贫356户1076人,2017年脱贫407户1117人,2018年脱贫825户1479人,2019年脱贫2户2人。全镇共有省级贫困村6个,分别是水田坪、高家庄、南沟、栎桦寨、茅坪和石桩河,纳入县级贫困村5个,分别是赵店、全家湾、东沟、老君店、主山寨,其余14个均为插花村。水田坪和高家庄村于2016年出列,栎桦寨村于2017年出列,南沟、茅坪、石桩河于2018年出列。2016年至2018年,全镇共易地搬迁632户1740人,集中安置618户1695人,分散安置14户45人。其中,2016年易地搬迁96户315人、2017年易地搬迁282户826人、2018年易地搬迁254户599人。其他教育、住房、饮水、医疗、社保等扶贫政策实现了应纳尽纳,应享尽享。
四、集镇面貌不断改观。围绕打造特色小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扩展集镇规模,整体形象得到大幅度提升。一是适时扩大集镇规模。引进家润建筑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建设马道新社区,新建宜居宜业住房34套,沿集镇入口新建新农村房屋10套,借助275省道建设从老电影院开辟新路线,集镇规模逐步扩围,容积不断增大。二是实施集镇亮化工程。对李庙镇主街道路面进行了沥青刷黑,拆除街道56间违建棚子和37间散乱招牌,并进行了立面刷白,统一制作了93间招牌,沿集镇入口新建步行道800米。同时,对集镇河道进行了清理,沿途进行了绿化,为街道居民打造精而美、亮而优的居住环境。三是完善服务功能。争取县农村公路管理局支持,在李庙完小附近新建一座漫水桥,解决了学生上学难问题。成立农飞保洁公司负责刘坪董家湾路口至镇区垃圾清运和集镇卫生保洁。争取国土部门支持对新农村滑坡点进行了彻底治理,根除了隐患,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同时,聘请襄阳市规划设计院,对集镇总体建设进行了规划。集镇的总体服务功能不断健全。
五、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项目是发展的载体和支撑。全镇上下充分认识加快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狠抓项目建设,为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积蓄力量、奠定基础。一是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先后调派精干力量专司项目服务,高标准完成了麻竹高速、郑万高铁等国家级重点项目征迁服务,保障了项目稳步实施。S275省道先期于2016年修通李庙至董家湾,2019年启动李庙至赵店段延伸段建设,2020年下半年建成通车。二是解决山区交通出行难问题。先后多方筹措资金,硬化农村公路70公里,实施生命安防工程公里60公里,公路扩宽30公里。所有建制村均通达了水泥路,安防工程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保障了群众安全出行和生产生活需要。三是完善了基础设施。新建15座党群服务中心,李庙和闫坪街道分别建成了一座污水处理厂和一座垃圾压缩站,一座闫坪35千伏变电站,1座福利院大楼,8座移动基站,实施了闫坪片区50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闫坪美丽乡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一批批项目的落地,提升了综合承载能力,助推了地方经济发展。
六、民生事业健康发展。2016年以来,通过大数据监督运用,保障了惠民政策公平公正落实,提高了政策的透明度,消除了群众心中的疑惑。农村居民参保人数达到95%以上,解决了看病和养老后顾之忧。建立和完善救灾救济、社会福利工作机制,规范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对象、计生优抚、残疾人补贴等均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地力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移民补贴等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成立了退役军人服务站,进一步加大了拥军优属工作。教育除薄建设全覆盖执行,教学水平伴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善不断提升。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村卫生室人员流动机制,不断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方便人民群众就医。进一步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整体医疗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医疗水平得到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