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期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长三角一体化、迈入高铁新时代、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这一历史机遇,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以增进人民福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基础设施投资,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到2025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招商引资年均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落实上述目标任务,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综合实力有新提升。推进经济位次不断前移,到“十四五”末,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硬性指标实现新突破,进入全县第一方阵。
经济结构实现大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努力实现“产业兴镇、工业强镇”的战略目标。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四最”营商环境加快形成,打造成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供给基地,汇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生态环境实现大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垃圾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空气、水、土壤质量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人民生活实现大进步。就业更加充分,社保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完善,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步增强。
社会治理实现大提升。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人心,平安建设不断深化,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基本建成。
为实现上述目标,“十四五”期间,要瞄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前行,创新发展思路,明确主要举措,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抓党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县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部署,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抓住人才振兴等关键环节,努力提高基层党建质量,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
二是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完善教育培训方式,强化机关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党性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微党课”活动。
三是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聚焦村两委换届,推进两委班子建设,选齐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更好地发挥领头雁作用。要着眼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落实吸引人才返乡留乡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四是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政治引领,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落实“三会一课” “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的组织生活。要筑牢为民服务主阵地, 不断深化服务内容,不断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的社会服务能力。强化保障提升,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盘活现有存量资产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切实解决好基层组织工作经费、活动阵地等问题。
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把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工作列入党委重要议程,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考核。
(二) 全力以赴,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全力以赴抓防控,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范、精准施策”总要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切实落实“两格”包保,对本镇重点地区返回人群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检测、及时隔离,严防疫情输入,落实相应管理措施,提升疫情防控服务水平。指导企业按要求做好疫情防控,镇领导班子对所包企业开展“四送一服双联”,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三)持继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继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洼地治理工程和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积极协调水利局、农业农村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积极争取项目,强化沟渠田高标准整治,打通断头路,提升我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短板,切实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将高标准农田建成农业产业化和农民致富的示范区,以高标准粮田基地作为农业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适度规模专业化生产,提高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