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启动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一百年目标交汇之年,更是老集镇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更高水平发展的转型之年。未来五年,我镇将在原有的成绩基础上,站在新的起点,不断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着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
一、着力发展工业产业
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依据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和近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土地报批,完成成片开发方案审批,争取报批土地200亩,工业用地供应不少于150亩。精准定位园区产业,初步形成以红薯、生姜、芝麻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仓储物流、粮食加工为辅的产业链条。积极与县经信局对接出台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奖补办法,谋划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打造长三角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全省农副食品加工特色产业基地。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机制,落实好全县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动员全体镇村干部参与招商引资工作,人人争当招商引资战斗员,形成全员招商、全民招商格局;明确招商重点,重点抓好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引进,形成宠物口粮产业集聚,补长产业链条。守住招商引资底线,杜绝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入驻。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实效为目标,支持现有服装加工等企业做大做强。深化“四送一服”包保,做好日常走访、政策宣讲,及时排查企业面临的问题,帮企业解决土地、资金、人员、政策等难题,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行园区+企业服务模式,园区为每个工业企业明确一名联系人,负责协助企业办理涉企手续、跟踪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
二、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稳步推进规模种植。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具有较强示范效应的专业种养大户15家,推动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整合涉农资金建设连片高标准农田8000亩,重点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持续推动土地流转,力争全镇土地流转率达到65%,规模50亩以上经营主体增加至97家,500亩以上经营主体增加至8家。
着力发展特色农业。持续扩大种养植规模,做好技术培训,为种养殖大户、新型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力争生姜种植面积达到0.6万亩,红薯种植达到1万亩,草莓、蔬菜等瓜果种植达到0.8万亩,扩大生猪规模厂3家、肉牛厂3家、肉羊厂4家,带动就业岗位300个。
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鼓励协助种植大户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力争到2022年年底申请“三品一标”5个。
三、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硬化较大自然村道路8.6公里,新修、重修、加宽联网路4.2公里,实施连接县间道路1.4公里,修补、维护乡村道路120处,提升群众出行便利度。建设农村道路安全防护工程8.7公里;安装2处固定式红绿灯,优化S317、S254交叉口、老集高速出口交通组织,保障群众出行安全。申报扶贫桥梁18座,争取建设资金1000万元。
美化镇村人居环境。加强集镇建设,投资50万元,实施S254、S317集镇段绿化提升项目,增加集镇绿化。细化集镇管理,围绕治堵、治脏、治乱三大重点,对沿街商贩“乱摆摊、乱搭棚、乱停车”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实行每日巡查,确保常态长效。深化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消除死角死面,管住路肩种植,补齐绿化空档,因地制宜实施村庄亮化工程,推动“四小园”建设初见成效。高标准建设2021年省级美丽乡村南刘寨,争取2022年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1个以上。
提升教育卫生基础。按照市级标准幼儿园要求,开工建设占地12亩的第二中心幼儿园;做好占地50亩的第二中心小学前期工作,争取纳入全县教育重点项目库。支持镇中心卫生院争取全县医养结合项目,建设占地60亩的镇中心卫生院医养结合楼。
四、着力改善民生福祉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聚焦“三落实一巩固”,把握好九项重点工作不放松,守住全镇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确保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到位。巩固脱贫成效,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长期稳定。持续做好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工作,落实好五年过渡期“四个不摘”政策要求,做好各类产业、就业等帮扶落实,推动乡村振兴稳步前进。
慎终如始防控疫情。持续抓好日常疫情防控工作,盯住商超、农贸市场、餐饮住宿洗浴等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严格落实好日常疫情防控工作。坚持返乡人员到村报到制度,对返乡人员一律落实查看48小时内有效核酸证明、行程码、安康码,返乡首日再次进行核酸检测、居家观察3日等管控措施。压实四方责任,充分发挥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作用,认真做好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返乡人员信息摸排上报,对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管控措施。扎实推进疫苗接种,重点加强一般群体加强针接种,筑牢免疫屏障。
全力改善保障民生。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用好救济资金,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弱项,全力保障符合救助条件的脱贫人口基本生活。充分发挥政策兜底作用,认真开展低保清理,完善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孤儿救助、养老助残等救助保障制度。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水平,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
五、着力优化生态环境
深化“三长”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基层组织体系,强化农村小微水体管护,保护绿化成果,严防违法占用耕地。将工作落实情况纳入乡镇月度对村考核,确保“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