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淮川街道取得长足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十四五”时期,淮川街道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现代化昂首前进。科学制定街道“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则,理清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明确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攻方向,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对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动员组织全街道人民步调一致、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克难攻坚、开拓创新,推动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淮川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立足街道实际情况,制定《淮川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以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长沙、浏阳发展大局,围绕“千年城关,一品淮川”形象定位,以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核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淮川街道打造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城市街道。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党建引领区域发展转型,强化发展的源泉在基层、稳定的根基在基层、形象的树立在基层的意识,抓基层、打基础、强基石,做大做强“区域化党建”“把话筒交给群众”“流动党员管理”等淮川党建品牌,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坚持民生优先。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基层服务水平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社区服务与社区治理相结合,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进群众福祉,创新社会治理。
坚持社会参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推进行政职能改革,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辖区发展,全面构建新型政社互动关系。
坚持创新驱动。全面落实城市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社区管理服务新模式,推动“一支队伍管执法”。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效能。
坚持共建共享。把各方协同参与、全民共建共享作为创新发展的着力点,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探索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民生幸福、和谐宜居为主线,着力实现城市管理更加精细,社区服务更加完善,文化魅力更加彰显,社区治理更加科学,社会参与更加广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城市街道。城市管理更加精细。老城区人居环境秩序全面优化,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高效运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政务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公益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便利服务随手可及。文化魅力更加彰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服务组织繁荣发展,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文明素质和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城关文化传承弘扬。社区治理更加科学。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街道与社区关系进一步理顺,居民自治水平显著提升,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参与更加广泛。居民社区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引导社会单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资源配置机制基本形成,社会参与社区治理活力有效激发,社会动员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主要任务
增强经济发展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按照“做强优势产业、做精特色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大力发展金融业,打造金融街区;推动传统商贸提质升级,引进和培育新兴商贸业态;做精特色街区,繁荣核心商圈,支持辖区商贸服务业实行差异化竞争和互补性共赢,营造好核心商圈商业氛围,巩固淮川核心商圈地位;加大行业节会策划,打造好亲子文化节等淮川特色产业节会活动品牌。发展城区旅游。对接和服务好西湖山、浏阳河的规划设计和提质开发,力促淮川境内“两河一山”成为城市风景热点。不断推动嗣同路等历史文化街巷纳入浏阳城市旅游规划,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统筹解决企业发展掣肘问题,用一流的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加大项目服务,确保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投产生效。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引进氮肥厂、大米厂、北岭花炮厂、城东片区等老旧片区开发建设项目,全面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提质改造。全面推开老旧小区“微改造”,完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打通城市断头路,建设西南环线连接线,改善老城区交通拥堵状况。推动“一河两岸”文化景观带建设,对一批老街巷进行文化性提质改造,进一步放大千年城关的独特魅力。聚焦群众生活便利,深入推进“一圈两场三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水准“15分钟生活圈”,统筹解决好居民群众买菜、就医、就学、出行等问题,让公共服务与城市发展同步提升。争取长浏城际铁路在淮川境内设站。完成人民医院搬迁,中医医院扩建项目建设。
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夯实基础,着眼长效,实施老旧城区环境提升工程,完成道路提质改造、绿化提升、广告牌匾整治、基础设施完善等整治任务,打造宜居城市。统筹推进“无新增违法建设小区”“无烟示范街”“门前三包”示范街、“垃圾分类示范社区”等建设,实现全面覆盖。充分利用空闲土地、大力挖潜居住区和周边道路的停车资源,推进错时停车,实现资源共享,缓解停车压力。引导和鼓励居住区采取自治模式规范小区停车秩序。加大路侧停车管理力度,规范静态交通管理,有效解决商业核心区域周边停车难、行车难的问题。倡导两型生产生活理念,坚决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持续整治环境污染问题,扎实推进“河长制”,让山清水秀成为城市发展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