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突出多元化、精细化,社会治理不断优化。社区服务便利升级。推行“全科社工”窗口服务工作,因地制宜试行“前台受理、后台办理、一门服务”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首问负责、即时办结、帮办代办等工作制度,对社区服务窗口进行改造,致力于营造“为民、便民、亲民”的服务环境,为辖区群众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增强居民的获得感。网格治理成效提升。开发“智慧春江”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105名部门网格员已累计发现上报网格事项3300余件,按期办结条线联动事项7400余件。聚焦重点人员稳控工作,成立三级队伍网络,实现了今年全国“两会”和“七一”期间“零非访”“零登记”“零滞留”。街道先后获评江苏省后续照管工作先进集体和常州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示范点。技术支撑精准管理。印发《春江街道2021年度拆迁闲置地块综合管控考核方案》,通过实施技防,红外感温遥测、自动报警、监控抓拍、下达调度网格员赶赴现场处置指令,形成与人防日常巡视监管相结合的综合管控体系。定期使用无人机巡航扫描,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图斑比对,甄别发现地块上异样情况,精准遏制新增违章建筑和违法用地,有效管理多达11600余亩的拆迁闲置地块,解决面广量大、零散分布的闲置土地监管难题。
五、突出担主责、抓主业,党的建设不断深化。聚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主线,积极组织党员干部系统学习党的历史,突出抓好“六专题一实践”重点任务。举办中心组报告会5次,开展集中学习研讨8次。冬训期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实践,获评“2020年度全省基层党员冬训工作示范乡(镇、街道)”。聚力推进党建高质引领。紧扣“江心红”党建品牌、党建引领发展“四大工程”“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圆满完成党代会代表推选工作。全力推进党建阵地建设,以集约化的形式整合基层资源,将团结路打造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党建示范街区。推进楠木厅提升改造,打造出现代化一流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成网红打卡地、文化新地标。街道“初见春江”公众号新增关注近万人,其中,8月总阅读数破10万,荣登常州市微信排行榜第8位。国庆期间联合主办的2021常州高铁新城青年体育嘉年华暨“春江花月夜”国风夜肆受到央视聚焦报道。聚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换届工作为契机,不断优化班子队伍结构,新招录20名社会化用工充实到街道各办局、社区工作力量,进一步促使干部队伍年轻化。制定“套餐式”培训计划,今年共举办主体班培训2期,“春江讲堂”6期。推进党支部“620”标准化体系建设,从严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老党员石厚林荣获“2020感动中国•江苏年度人物”。聚力强化作风效能建设。正风肃纪常抓不懈,制定并印发《2021年度春江街道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严格落实党风廉政“两个责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提升作风建设成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规模总体提升但专精特新产业支撑还没形成;二是公共服务供给持续优化但与群众需要仍有差距;三是创新实干氛围不断浓厚但干部队伍担当进取意识还不够强;四是民生事业不断优化但仍有欠账,等等。
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春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立足于龙江路快速化改造及澡港河生态廊道建设,助推市委“532”发展战略中长三角交通中轴、生态中轴实现。在坚持党建引领的基础上,紧扣经济发展一个中心,抓住城市更新与文旅发展两个关键,突出民生、安全、环保三个重点,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历史使命,推动更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向“实”问效,用心用力抓效能,大造党建提优之势。着力培育一类品牌集群。以街道“江心红”党建品牌和党建“四大工程”为抓手,构建党建大生态。依托“小江工作室”、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江心比心”政务服务品牌等载体建设,凝聚江心智慧、汇集江心力量、奋发江心作为。着力打造一个党建阵地。做实团结路党建精品示范街区服务功能,以“六个一”即“一窗、一站、一园、一亭、一廊、一市”的升级打造,实现融合平台化、教育体验化、运行公益化、赋能联盟化的共享服务效能。着力提升一群干部素能。大力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在改进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担当、密切联系群众、真情服务群众中做示范、当表率。深化“春江后浪”青年干部培优,建立青年干部培养成长评价机制,依托“春江讲堂”、主体班培训、专题培训等菜单式培训计划,做好干部梯队培养。着力深化作风效能建设。聚焦实事办理,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加强一体化考核效用发挥,全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激发争先进位的工作热情。坚定不移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坚持监督与惩治并重,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切实营造风清气正好生态。深入落实“一岗双责”,坚决扛起管党治党的政治担当,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硬”。
二、坚持向“新”转换,用心用力育产业,大造发展提能之势。腾挪新空间。围绕低效工业用地“一企一策”增效方案,突出产业定位,积极指导企业通过自主转型、项目招引等形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百丈工业园产业单元转型优化提升项目为契机,全力打造全市产城融合示范区,高定位高标准落实各项关键举措,为构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板块奠定坚实基础。培育新动能。大力增创增长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推进人才项目申报工作,全力引进各类优质项目。探索新模式。定期开展“企业大走访”,深入企业一线,重点关注中小企业运行情况,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摸清企业对政府及部门、对生产经营的诉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与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搭建新平台。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援企稳岗招聘会,精准开展人才招引工作。配合滨开区推进高校引才工作站、青年驿站建设,打造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