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镇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以及中央、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中共云霄县委、云霄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意见》(云委发〔2018〕9号)和《云霄县乡村振兴“345”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云委办〔2018〕22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为推进我镇乡村振兴“345”示范工程实施,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推动我镇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通过培育典型、打造精品,发挥引领作用,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谱写新时代我镇乡村振兴新篇章。
二、建设目标
根据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乡村振兴“345”示范工程建设任务,全镇确定浯田村、荷东村、船场村、佳洲村、长洋村5个示范村。5个示范村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统筹规划、整村推进,做强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延伸公共服务、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传承优秀民俗文化,吸引返乡创业人才,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示范样板。
2018年打好基础,农产品供给能力稳定增强,农村基础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到2020年,全镇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和村集体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重点任务
(一)围绕产业兴旺,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持续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和村集体增收。
1.发挥我镇农业生产优势,引导特色农产品生产形成聚集区,促进差异竞争、错位发展,提高产品品质,培育特色品牌,做强做大做优锯缘青蟹、竹塔泥蚶、螠蛏等特色农产品,以水果、蔬菜、食用菌、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塑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2.发展“互联网+农业”,完善农村电商物流快递基础设施,依托镇电商服务中心和各村农村淘宝,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
3.鼓励乡贤人士、企业家、经济能人等回乡创办企业,通过资金投入、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多种形式带领村民共同发展。
4.加强对台农业产业对接,鼓励台商、台农引进推广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引导漳台农业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加强乡村旅游、精致农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5.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注入生态、休闲、旅游、康养等功能,促进“产村人文”有机融合。开展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一批星级旅游村。
6.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合作共营等多种方式,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二)围绕生态宜居,延展“生态+”效益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农村生活设施,强化生态保护,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1.彻底拆除乱搭乱建、临时搭盖、旱厕、猪圈等废旧建筑;村内无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及乱搭盖等行为,房前屋后摆放整齐,“三线”整治有序。
2.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方便适用、文明卫生、环保节能”的原则,新建改造一批公厕。2018年实现公厕新建或改造提升全覆盖,到2020年,实现乡镇所在地每万人3-4座公厕,每个村庄有1座以上水冲式公厕。加强公厕日常管理;做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粪便污水达标排放。
3.把污水垃圾处理费用纳入财政预算,配套完善污水垃圾处置体系,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对各类纳污坑塘、沟渠进行专项整治,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垃圾日产日清,卫生保洁常态化,严防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下乡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远程监控与管理平台物联网,实现污水处理科学管控。
4.利用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等“四旁”对村内空地进行绿化,鼓励农户房前屋后种花、种菜,丰富村庄绿化内涵;组织开展植树造林,营造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绿色生态村庄。
5.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巩固提升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成效,严禁禁养区反弹复养,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化肥农药施用减量化,提高农田残膜、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率。
(三)围绕乡风文明,繁荣活跃农村文化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农村优秀乡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1.启动新一轮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提升创建水平,提高乡村文明程度。
2.编辑整理村庄历史,传承发展乡土文化,弘扬红色文化、闽南文化、海丝文化等传统文化。
3.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加快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功能整合和设备添置,每年组织开展文化精品进乡村、文化惠民志愿服务等活动10场次以上。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到2020年所有示范村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
4.探索乡村移风易俗新模式,引导群众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厉行勤俭节约。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四)围绕治理有效,构建和谐乡村新风貌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深化村主干职业化管理,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发展动能,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有序。
1.实施村级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滚动管理,加大先进村级党组织的培育和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的整顿力度,积极创建“五星”党组织,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施村部建设提升工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要做到“六有”标准,即:有国旗、有党徽和党建标语、有标识标牌、有村情简介、有党务村务公开栏、有活动场所和办公设备。
2.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六要”(党组织要引领,村民要知道、要参与、要作主、要监督、要满意)群众工作法和“四议两公开”(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全覆盖;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和财务审批由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主任、村监委会主任“会签制”,提升村级管理规范化水平。
3.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将农村环境卫生、古树名木保护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农户自己负责;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
4.积极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健全基层综治组织,全面推进“雪亮工程”、网格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示范村实现“无刑事案件、无越级上访、无群体性事件、无邪教活动、无黑恶势力及黄赌毒等治安突出问题”。到2020年,示范村达到新一轮平安示范村创建标准。
5.强化农村“六大员”(农民技术员、综治协管员、计生
社保协管员、国土规划环保协管员、文化与食安协管员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有序整合“六大员”队伍,人员配备达到规定要求,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固定的工作场所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台账,做好年度“六大员”培训工作,并及时总结经验做法。
6.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发展,把科技特派员工作与农业农村发展和精准扶贫相衔接,示范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
7.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率先开展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8.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以及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调剂的有关政策,所得收益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
9.扎实推进村集体经济“领跑”行动,盘活闲置的厂房、仓库、山地等集体资产,发展民宿、农家乐等,增加集体收入,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破壳消薄”。力争到2020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收入10-50万元的村,增长15%;收入50-100万元的村,增长10%;收入100万元的村,增长5%。
(五)围绕生活富裕,不断提升乡村生活水平
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不断提高乡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水平。
1.按照“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巩固“村村通”成果,按照道路安全隐患治理率100%的要求,加强道路安全建设。
2.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网供电可靠率99%以上,电视、电话、网络、邮政等通信服务设施齐全,信号畅通,所有行政村通高速宽带。
3.完善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供水、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示范村集中供水率90%以上。加快建设一批乡镇敬老院、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完成公办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到省级指标要求。提高示范村防汛防灾能力,2018年全部纳入村级防汛责任体系建设。
4.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以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确保实现特困人员供养应保尽保、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落实“低保兜底扶贫”。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改进帮扶方式方法,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推动贫图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东厦镇乡村振兴“345”示范工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重大事项的协调和决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联络和协调等日常工作。各村要按照县主抓、乡镇村组织实施、村民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组建专门工作班子,示范村要根据乡村差异和特点,精准施策,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制定具体方案,抓好示范建设。不搞一刀切、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
(二)突出项目带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以项目为抓手,着力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乡风文明、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方面,策划生成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项目。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做到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切实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要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位,明确责任人,做到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确保示范项目建设落到实处。乡村振兴“345”示范工程实行“每月一报、半年督查、年终考评”,请各示范村指定一名业务人员,每月23日将建设进度报送镇乡村振兴办公室。
(三)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网络新媒体,大力宣传各级各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好政策、好措施,宣传各地示范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为推动乡村振兴凝聚正能量,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社会各界各类人士投身乡村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考核督导。镇党委、政府把乡村振兴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考核和、领导班子、村主干、驻村工作队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县已经制定了乡村振兴“345”示范工程建设主要考核指标,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提出了13个主要量化指标。镇里将持续跟踪、督查、指导项目建设,镇纪检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乡村振兴规范有序实施。每季度,镇将对照主要指标及要求,组织对乡村振兴“345”示范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考评,主要考评组织领导、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示范项目建设成效、工作创新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