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头乡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乡上下创造新业绩的实干之年,全乡人民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四年并进、四城同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较好完成了乡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这一年,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扬溪源水库淹没区土地征收工作和水库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水库大坝主体工程全面启动,扬板路改线完成工程量超70%;天然气管道稳步推进;完成龙溪河综合整治工程。这一年,文化旅游稳步向好。第三届农耕节和纪念上山下乡老知青50周年再“回家”活动成功举办;庙山紫薇花海吸引广大游客;蜀马村成功申报为第五批国家传统古村落。这一年,乡村面貌持续改善。一批畅通工程等项目顺利实施,提升了乡域内外通达水平,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这一年,社会民生保障有力。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村出列、户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成效明显,33项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全乡上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得力。
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32亿元,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66万元,完成体制内财政收入任务的103%;固定资产投资430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万元,增长10.2%;完成节能减排年度任务,实现了经济稳健增长、社会稳定和谐、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一、全力推进工程项目,经济发展开创新局面。牢牢把握抓发展必须抓投入,抓投入必须抓项目这一经济建设主基调。全局谋划不断深入。按照“农业兴乡、旅游活乡、项目强乡、环境亮乡”的发展战略,结合资源禀赋和发展特色,编制完成《板桥头乡总体规划》,明确我乡城乡统筹规划、空间结构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和方法,形成板桥发展的特色路径。坚持以“五百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不懈地打造绿色徽菜、二都大米、优质核桃、精品油茶“四个万亩”基地。工程项目不断推进。坚持乡长办公会每月调度重点项目,每周调度攻坚项目,开展项目推进月活动。抓质量、重细节、抢时间、争进度,全乡上下干群一心,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扬溪源水库、扬板线改建、移民安置区、天然气管道建设等重点项目强力提速、成效显著。完成扬溪源水库650余亩土地征收和资金发放工作,扬板路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水库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基本完工。宁国—绩溪天然气支线管道板桥段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修建护岸6000余米的龙溪河综合整治项目顺利完工。招商引资不断加力。扎实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百名干部联百商”活动,积极走访帮扶企业,加大外出招商力度,主动洽谈竹笋制品加工项目和上海绿巢贸易有限公司的总部经济项目。由聚和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的溪谷生态农庄项目已完成石蛙养殖厂的股份收购和石斑鱼基地的产权交易流转。联发新能源企业扩大产能,积极回收秸杆,发挥经济与生态双重效益。
二、全力建设生态板桥,绿色发展厚植新优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生态优势,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板桥。全域旅游渐入佳境。以“农耕文化”为主题,持续打造校头传统农耕习俗体验区,知青文化馆一期改建项目顺利完工,成功举办第三届绩溪农耕节;以“双石基地”为依托,融合生态民宿,建成下溪经果林采摘园、石斑鱼垂钓中心和休闲观光园;以“棚坑紫薇”为窗口,大批游客徒步霞谭古道慕名观赏,紫薇农庄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农庄;以“铭记历史”为传承,深挖百罗源和上横路等地红色资源,改扩建后的陈村烈士陵园成为全县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完成全乡红色革命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大力弘扬“革命红色”精神,初步形成了“红黄绿紫”四色旅游布局。依托县文化旅游咨询委员会,编制了“美在板桥头”宣传画册,全乡旅游文化资源进一步梳理,生态优势转换成发展优势逐步显现。环境治理强力推进。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为抓手,持续深入推进垃圾、污水和改厕工程,开展河道常态化巡查达400余次,查处非法电鱼捕鱼1人次,完成全乡河道固体废物17处的整治;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加工砂石行为,开展入河排放口基本信息调查8处,坚决制止中村河砂石加工排污行为,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大力开展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全乡秸秆禁烧实现卫星监测“零火点”。绿水青山展露新颜。深入实施河长制、林长制和路长制,空气优良天数保持高位。开展养殖场排污治理和农资包装废弃物回收等尚田河水质提升行动,加强水断面检测管控力度;实施龙溪河综合治理项目,加强“三江源”水源地保护。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和土地复垦复绿,进一步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全面摸排禁止区域坟墓,实施老坟绿化遮掩,完成村级公益性公墓规划,启动中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提倡厚养薄葬,加强殡葬管理。移风易俗,倡导少放不放烟花爆竹。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