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0年1月7日在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吴 树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镇上下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聚焦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全域旅游等重点工作,乡村面貌日益改善,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梦里水乡·生态西联”的品牌更加响亮。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夯基垒台,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稳固
推进农业生产稳中有升。全面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全年兑现各类农业补贴资金690余万元,大宗农作物生产保持平稳。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两区”划定工作全面完成,启动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占全区总面积的50%。老观站拆除重建工程顺利实施,老观圩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项目完成设计,即将开工。充分发挥近郊优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农业、精品农业比重不断扩大,西联蔬菜、特色水产、花卉苗木等响誉城乡。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近4亿元,同比增长7.1%。
加快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土地规模经营达5.4万亩,土地流转率稳定在85%以上、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全覆盖,现代农业发展势头更强。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5个,全镇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家、市级19家。绿色农业高产高效,实施绿色增长项目1500亩,粮食品牌项目4000亩。
打赢防汛抗旱攻坚战。今年面对严峻的汛情旱灾形势,全镇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多措并举,夺取了防汛抗旱的重大胜利,有力保障了全年农业丰收。汛期全镇成立5个指挥所,组织1800余人次上堤清障、巡查,沿江三个外护圩口25.6公里堤防未出现险情。下半年伏秋连旱,全镇架设流动机泵提水点60余处,打机井80多座,修复蛤蟆矶抗旱站,累计提水引水20多万立方米,将旱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坚持建管并重,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美丽乡村建设再添亮点。投入900万元,高标准完成东城省级中心村、犁桥特色自然村、钱湾市级中心村建设,在全区率先实现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全覆盖。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投入400多万元,实施“五清一改”整治,姚汪、兴桥等10个村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村认定,占全区总数三分之一。进一步加强资金整合,完善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常态化开展沿街、沿村、沿路、沿河等环境卫生保洁,西联的“颜值”越来越高。
“三长制”落实常态长效。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日常巡河护河,顺安河、钟仓河、红旗河等主要河流基本实现水清、河畅,湖心河清淤工程顺利完成,观兴水质监测站投入使用。全面推进“林长制”,深入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和森林增长计划,完成退化林修复800亩、石质山造林60亩,犁桥、东城分别被评为全国和省级森林村庄。积极推行“路长制”,主要道路路面实现常态化管护,老观圩、万丰圩堤防推行市场化管护。
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有力推进。扎实开展“三大一强”专项行动,友邦码头环保整改通过省级验收,江南油脂等5个点位实现市、区销案。认真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上级转办的3个环保信访件全部办结,关停环保未达标养殖企业4家,规范生产企业2家,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突出的环境问题。强化秸秆禁烧工作,面上管控总体有力,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参与意识显著提升。
三、坚持文旅融合,乡村旅游品牌进一步唱响
突出文旅活动效应。成功策划举办元宵节犁桥灯盏、第三届西联荷花节和第二届中国·铜陵田原艺术季等重大文化旅游活动,新华网等国内外多家权威媒体争相报道,犁桥村成为“网红村”。进一步挖掘各类乡村文化资源,汪世本乡野文化棚、汪修祥自编自演的说唱大鼓书成为文化品牌,庆国庆70周年广场舞大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打造精品旅游板块。围绕自然禀赋,精心打造西联水乡和红色旅游两个特色板块。持续推进万亩荷园、千亩桃园、犁桥水镇、石桥钟美丽乡村等景点建设,完善停车场、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丰富农家乐、特色农产品等旅游要素,以犁桥为中心的乡村旅游人气渐旺,获评安徽省十大旅游线路称号。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中共铜陵特支展览馆、杨坦孙敌后交通站等红色景点已成为市、区开展党日活动和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全年接待游客达60万余人次,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撬动西联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