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2020年4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来榜镇第十三届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来榜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来榜镇2020年农村工作会议上
来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晓燕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与会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牢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精准把握发展脉搏,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2019年,来榜镇获国家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农业产业强镇(蚕桑)示范建设”,来榜派出所被省公安厅命名为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来榜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第六届安庆市文明村镇”,镇党委被县委授予“先进乡镇党委”荣誉称号。农业企业亮点纷呈,思远公司桑枝木耳荣获2019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金奖;世纪绿药生态农林有限公司荣获“十大皖药(葛根)”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等。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经验在全县交流,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特色产业等工作在国家、省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这一批国字号、省字号荣誉的获得,背后浸透着全镇广大干群的辛勤和汗水,凝聚着全镇广大干群的实干和担当,有效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来榜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一年来,我们围绕“七个聚焦”,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实力
2019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1871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310万元,完成招商引资协议投资17000万元,完成电子商务销售额1974万元。全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现代农业按下快进键。全年我镇水稻播种面积3172.16亩,产量1433.8吨。玉米1800亩,产量630吨。新建茶园500亩,桑园1800亩,全年发放蚕种10800盒,产茧479.12吨,产值1276.7万元。完成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面积申报和资金造册工作,发放支持补贴资金137.0579万元。全年兑付特色产业发展奖励资金1273户167万元。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7人,登记上报农村实用人才41人,完成产业扶贫培训1088人次。
创新发展激发新动能。出台《来榜镇招商引资系列优惠政策》,激发能人大户、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活力,吸引社会资本助力高质量发展。中央财政投资1000万元实施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实施将对我镇蚕桑产业提质增效、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增收带来新机遇。花墩、公山、羊河、横河村集体发展特色种养基地,领跑农业产业化发展。
生态工业干出精气神。全镇工业企业51家,规模以上企业6家,全年工业总产值达101244万元。电商销售额达1974万元。2019年新招商签约大别山户外项目、服装加工项目当年签约,当年投产。未来星幼儿园去年8月份正式开园。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达1590.9万元。积极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政企关系,领导干部开展“四送一服”帮助企业解决难题78件。在全镇上下努力营造人人都是招商主体,个个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深化改革提升新效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高效运行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严格执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主动公开政务信息390条,及时办理群众意见、建议、诉求,回复率100%。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成员资格认定,股权量化稳步推进,并成立了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累计完成花墩、来榜、横河、公山、关河5个村的“三变”改革。全部查清全镇196个大棚房疑似图斑和57处卫片图斑并逐一建立档案,已办理宅基地审批71宗,面积14203平方米。积极组织开展退宅还耕增减挂项目地块的巡查管护工作。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出台《来榜镇201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二)聚焦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
全面完成动态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县脱贫攻坚动态调整相关文件,实施“两摸底一核查”,全面摸清我镇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底数,做好实时监测。高质量完成36户93人的脱贫任务。
认真落实两项问题整改。我镇对照中央专项巡视反馈问题、2018年国家考核及巡查反馈问题,围绕“三个紧盯”,聚焦“十个有没有”开展自查。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和整改期限。同时适时开展“回头看”,注重标本兼治,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所有问题清仓见底。
全面巩固脱贫成果。一是全面排查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实现的突出问题,瞄准精准脱贫重点难点问题,列出清单,逐项明确责任,对账销号。二是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442.5万元,全面完成79个扶贫项目,“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基础保障有效提升,落实到位,保证脱贫质量。三是出台相关工作机制,聚焦重点户,坚决做到“零返贫、控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