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扶贫为切入点,深入谋划实施大庙营葫芦瓜马铃薯种植基地基础设施服务提升项目、西高庙低成本工厂化水培生产基地项目、对口淖秸秆打捆项目、脑包洼坝上口蘑加工销售集散基地项目扶贫产业项目,在谋划实施过程中做到“三议三监督”,即:村“两委”动议,村民代表会商议、乡党委审议,乡站所、村监会、村民代表共同监督,确保扶贫产业项目实现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扶贫成效“三个精准”。
(三)抓保障脱贫、兜底脱贫,决胜脱贫攻坚
一是健康扶贫。2019年,全乡符合参保条件(不含参加其他医疗保险人员)共计13484人,参保人员12867人,参保率95.42%,建档立卡人员全部参保。三重保障报销1240.8710万元,涉及1065人。建立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其中,9个村新建、7个村维修;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截至10月初,办理慢病症426人,对于不符合慢病条件的及时下达告知书。二是教育扶贫。对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进行全面摸底,全乡共有适龄儿童1737人,建档立卡学生147人。因残因病送教下乡的4人,目前学生全部在校。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建档立卡户中应享受“两免一补”的121人、“三免一助”的56人、“雨露计划”的34人、减免保育费的1人全部享受;非建档立卡户中,享受“两免一补”的1329人、“三免一助”的352人、减免保育费的10人。三是住房保障。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要求,实施危房改造共计67户,目前已全部完成改造。四是兜底保障。突出抓好低保、重残、大病户、孤儿兜底保障,防止返贫。2019年新增低保109户、138人,截至目前,全乡共有低保1347户、1705人;特困人员40户、40人;残疾人581人,其中享受残疾人护理补的263人、享受残疾人生活补的340人(部分人两种补贴均享受)。
二、聚力人居环境改善,提升村居幸福指数
一是卫生保洁。采取市场运作与乡村自治相结合的模式,全面清理、维护村庄及周边、重要道路沿线、旅游景区环境卫生。配备保洁员81名,购置人力三轮车81辆,垃圾桶90个;在重点行政村建设垃圾转运点。划分片区责任,分工负责,实现了辖区环卫网格化管理和长效化维护,提振了贫困户的脱贫信心,改善了村民精神面貌。二是厕所改造。对全乡的户居厕所、结构、改造意愿等进行了全面摸底,列入改造计划。三是残垣断壁和破败房屋整治。6月份以来全乡派出6组精干力量,分片协助各村开展工作,村干部全力配合,积极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亲自指挥在拆除一线,数辆铲车连续作业,村民齐动手,共拆除残垣断壁和破败房屋859处,51540平米,全面提升了村居生活水平。四是洁净煤推广。
三、聚力社会管理,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在信访情况复杂、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的情况下,面对巨大的信访压力,特殊的信访局面,不回避、不退却、不推诿,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维护全乡安全稳定。依托乡群众工作站、村群众工作室,构建网格化稳控体系,健全上下联防、条块联动、分工具体、责任明确、信息畅通的防范处置机制和网格化稳控机制。突出抓好退役军人管理、信访矛盾调处、安保维稳工作,实现国庆70周年、十九届四中全会等重要节庆、重要时段“零上访”。
四、聚焦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一)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党政班子抓主责主业。乡党委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委会专题研究基层党建工作,严格落实《村干部管理办法》及“一诺双述双评”工作机制,加大村党建工作实绩年度考核占比权重,运用好考核结果,绩效挂钩、奖惩兑现,动真碰硬、真抓实干。
(二)强化阵地和队伍建设。把阵地建设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向心力、战斗力、凝聚力和永葆党员先进性的一项具体措施来抓,以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加强村级活动场所改造升级工作,对17个行政村的村委会房屋、院面、供暖设施等进行全面修缮。对围子、察老勿其两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了整顿。发展党员15名。
(三)提升党组织服务能力。投资50万元,对乡综合服务中心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在改善办公设施条件的同时,创新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强化服务中心管理和规范化运行,通过设置服务标兵、党员先锋岗,激发服务积极性,提升服务效能,健全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干住村制度,继续每月住村三天,深入所联系的村体察民情、解决实际困难,与村干部、驻村干部一起尽心尽责谋划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党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增强村级组织决策执行力,以规范落实各项党内制度为重点,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双述双评”制度。在贫困户动态调整、扶贫项目实施各项工作中严格程序,实现规范化运行。全面规范落实了党员“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基本制度,促进了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五、2020年工作谋划
一是抓项目建设。特别抓好围子村民生驿站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12032.39万元,用地2094亩,建设旅游服务区、核心管理区、原住民宜居区、外来养老区、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