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龙湾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城乡一体、走在前列”和打造“三大亮点”片区、决战工业3000亿元、虾稻产业800亿元战略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三个提高”,奋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年可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8.8亿元,同比增长11%;农业总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同比增长28%;税收1390万元,占全年计划的158%;招商引资1.8亿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16900元,同比增长10%。
一、2017年工作总结
(一)以新型绿色工业园为平台,打造产业集群
1.搭建发展平台。优化工业园区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提升园区品质。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要求,落实项目推进“保姆式”服务。开通了项目汇报“直通车”,建立“一对一”主要领导跟踪项目服务制度,服务企业早建成、早投产、早运营。
2.打造产业集群。推动服装产业扩规上档,佳兴服饰新建厂房2000平方米,新增100万件自动充绒项目,年生产能力提高到300万件,产值2亿元,上缴税收750万元。全镇服装产业形成以佳兴服饰、威尔斯服饰、怡卓制衣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昌贵水产实施小龙虾等水产品冷链加工收储技术改造,总投资2.1亿元,可年收储加工水产品2.5万吨,年综合产值达10亿元,形成集水产养殖、加工、冷藏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完整的农业产业化链条。全镇形成以昌贵水产为主导,带动武汉养康、苏然木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3.大力招商引资。招商落地项目5个:潜江市威尔斯服饰有限公司,总投资1.1亿元;湖北楚湖潜韵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6200万元;上海苏然木业有限公司新型材料家具板加工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丰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芈月幼教综合体项目。
(二)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战略,升级虾稻产业
1.建设示范基地。按照建设国家有机虾稻共作基地标准,在章华台片区连片建成3万亩国家虾稻生态种养标准化示范区,打造三个万亩国家级基地:全国小龙虾生态繁养基地(瞄新)、国家虾稻共作复合种养模式集成核心示范基地(郑家湖);国家虾稻生态种养标准化示范区(郑家湖)。
2.推广四水农业。在“虾稻共作”模式基础上,大力推广水稻、水产品、水生蔬菜、水果复合立体种养模式,形成农业资源绿色、生态、有机、循环、高效利用,亩平效益近万元。承接了全国植保工作现场会、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会、全省春季农业生产暨农业供给侧改革现场会和国家、部分省市高校以及国际专家的考察调研活动,“四水农业”成为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改革的前沿阵地。
3.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引导农民个人入股、村土地入股、村集体资产入股等方式实行村企共建、社企共建,建立市场+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体系,发展专业合作社70个、登记家庭农场31家、发展虾稻品牌企业3家、创建虾-稻产业品牌4个、建立电子商务平台40个。
(三)以推进全域旅游为重点,建设城乡一体
1.推进旅游开发。围绕争创湖北省旅游强镇,打造“古章华台、芈月故里、虾稻之乡”名片。启动旅游通道延伸线建设,完成湖区整治配套工程。积极与湖北腾龙纵横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打造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综合体。
2.举办文旅活动。成立了潜江市诗词楹联学会龙湾分会,出版《章华台》诗集二期,承办了潜江市诗词楹联工作现场会议。举办“游水乡、品龙虾”乡村旅游活动,主办镇第三届中和节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与市妇联、市文体旅新局共同开展了“凝聚巾帼力量 建功幸福潜江”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主题活动。
3.统筹城乡建设。服务亮点片区,积极支持和参与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国际马拉松赛道建设,完成拆迁47户,河道整治5200米,道路改造5100米,配套桥涵闸台进36处,新建桥梁2座,拓宽木步道1条。实施集镇华容路、荆石路改造、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供销社农贸市场改造。推进“绿满龙湾”工作,沿234国道开展村庄环境整治,高标准绿化4.5千米,发放垃圾箱1300个,瞄新村纳入全市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郑家湖村启动全省“两型村庄”创建。
(四)以保障民生幸福为根本,办好民生实事
1.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开展产业扶贫,虾稻产业贫困户382户、葡萄产业贫困户87户、果蔬产业贫困户71户,文化旅游产业服务25户、32人,服装产业就业65户、93人。新增小额信贷金融扶贫贷款400余万元。落实救助兜底政策,新增低保贫困户32户。申报“雨露计划”31人,教育扶持56人。全年脱贫1121人。
2.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镇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扎实开展各类受灾群众救助工作,及时发放各类社会资金,确保城乡低保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全镇社会稳定创造了良好条件。开展公益性减贫济困、救灾防灾、安老抚幼、扶弱助孤、助学助医活动,募集发放救助金5.5万元。
3.全心全意为民服务。高标准打造了郑家湖村、竺场村、寻湖村、瞄新村党员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了冻青垸党员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多功能服务,先后开展小龙虾养殖技术培训50余次,举办专题讲座10余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0余次,群众活动有场地,阵地功能有效发挥。
(五)以抓基层抓支部为核心,提高党建水平
1.强化警示教育。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4次,组织机关干部理论学习10次,深入开展刘明刚案件警示教育活动,创建廉政文化走廊,建立廉政文化宣传墙,打造华容路廉政文化一条街。全年立案20件,结案19件,函询、约谈、整改的36件。调整村支部书记2人,留党察看1人,严重警告4人(其中免职1人),警告8人,诫勉9人。
2.强化担当作为。按照市委“三提高”活动要求,实行村主职干部积分制管理,营造“勇担当,强作为,争先锋”工作氛。开展党建示范村创建,郑家湖村、瞄新村、竺场村党支部被评为镇“党建示范村”。约谈2016年年终考核排名倒数四名的支部书记4人。
3.推进三风建设。开展“美家风、淳民风、正社风”宣传教育。开展“居民公约进社区”、“乡村民约进农村”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身边好人评选。树立“龙湾孝子”谢先臻、带病战斗冯清军、兢兢业业杨青华、先锋模范曾凡鑫、发挥余热王昭才等各类优秀党员典型。
二、2018年工作计划
2018年工作目标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面对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新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潜江实践,加快发展新型绿色工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域旅游特色区、产业融合发展区,奋力建设美丽新龙湾。
(一)围绕决战工业3000亿,做强服装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建设新型绿色工业园
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提档升级,完善园区路网、水网、电网建设及绿化、硬化等配套设施。推动新型绿色产业发展,实现工业税收过千亿。壮大服装加工产业,整合中小型服装加工作坊,完成威尔斯服饰有限公司年产300万件服装建设项目、佳兴服饰扩规升级和技术改造项目,做好服装产业与巴拉巴拉、以纯、森马等知名品牌的对接,促进服装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发展以水产品和大米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支持昌贵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申报出口经营自主权和建设年加工2.5万吨淡水水产品循环利用收储项目,支持巨金米业虾乡稻生产项目、武汉养康生物制剂生产项目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
(二)围绕决战虾稻产业800亿,做好虾稻产业著名品牌,努力升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在全镇发展虾稻共作面积5万亩、葡萄面积1.5万亩、果蔬面积1万亩。在章华台片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基地面积5000亩,升级改造基地面积10000亩,建成3个万亩国家级虾稻共作基地,打造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总投资1900万元,通过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建立“统一水稻品种、统一机械操作、统一种养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服务管理、统一原料收购、统一存储加工、统一品牌销售”的虾稻共作标准化生产体系。推进产业化服务,构建建立市场+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体系,应用“物联网+”,完善气温、水质、土壤、种养、存储、加工、产品等信息系统,实现虾稻种养环境最生态、水质可监测、身份可识别、终端可监控、质量可追溯。“十三五”期间,全镇虾稻产业力争实现100亿。
(三)围绕城乡一体、走在前列,擦亮章华台金字招牌,奋力创建全域旅游特色区
打造古章华台核心品牌,加快推进章华台保护利用。完成章华台旅游通道延伸线建设,积极争取规划建设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国际马拉松赛道与章华台旅游公路连接通道。加快水系连通,打通景区内古河道、古楚湖、幸福河与东干渠通连水系。加快推动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集散广场等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全力以赴支持返湾湖亮点片区建设,强力推进沿线房屋拆迁、河渠道路整治和村庄治理,合力保证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国际马拉松赛道园满建成。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创建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镇、郑家湖全省产业融合示范村、瞄新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和“创建文明城镇”,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华容路、荆石路街道改造,做好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龙中河、龙湾河生态改造。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深入发掘民间文化,开发古楚文化体验游。
(四)围绕民生改善三年行动计划,深度融合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区
产业发展融合扶贫攻坚。沿234国道建立5000亩葡萄产业扶贫带,沿龙徐线建立万亩虾稻产业扶贫带,沿幸福路沿线建立千亩果蔬产业扶贫带,沿章华台旅游道路建立旅游休闲产业扶贫带。产业发展融合城乡一体。推进龙湾河治理及护坡、龙中河下游疏挖,加快集镇污水处理厂、福利院二期改造、龙湾中学综合楼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设,支持卫生院争创全市第四医院。产业发展融合现代服务。在章华台片区建设现代农业与文化旅游相互融合发展区,借助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实施新增5000亩基地、升级10000亩基地,建设三农服务中心,将3万亩国家小龙虾生态繁养基地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综合体,实现农业休闲与文化旅游相互融合发展。
(五)围绕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完善党建+小龙虾基地建设,始终将基层党建放在首位
按照“大抓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