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聚焦农村,弹好乡村振兴“主旋律”
1.不断壮大农村产业。我们要把握机遇,争取政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新跨越。加快产业转型力度。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石材产业的转型升级,逐步限制整顿养殖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生态旅游业,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积极推动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引导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实现连片规模化种植。依托福辉农场、安然合作社等市场主体,重点培育白茶、瓜蒌、中药材等主导产业,逐步扩大品牌效应。推动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利用节会招商、亲情招商、乡情招商。积极引进低能耗,适于本镇发展的绿色节约型企业,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全镇经济快速有序发展。加快旅游发展力度。完善段氏府古建筑、段朝立墓、仙人台自然景观等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生态养生旅游资源,探索建设一批旅游休闲观光和文化旅游项目,推动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2.全面推动项目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着力改善乡村风貌。进一步加强村级“三资”管理,落实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盘活村集体资源。谋划推动镇区集贸市场建设。逐步完善绿化、路灯、消防、排水、停车场、公厕等公共基础设施,创新集镇管理机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依法查处“两违”行为,不断提升镇区整体形象;持续完善镇区污水处理体系建设。完成污水处理厂和到户管网建设,解决镇区生活污水直排现状;大力实施长南线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推动项目建设落实落细落小,充分发挥项目效益,促进沿线各村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加大项目资金监管力度,统筹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土保持、移民后扶、安全饮水、一事一议、道路建设、文化广场、厕所革命等项目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面貌。大力实施“能人回乡”。将引进能人回乡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战略点。广泛宣传,主动对接,引进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努力争取投资项目落地。
(三)综合治理,弹好和谐农村“交响乐”
1.全力营造稳定和谐的“大环境”。努力打造“平安南河”,推进德治和法治融合,提高农村综合治理水平。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开展“化积案、解民忧、零越访、促稳定”活动和“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保险体系。全面发展教育文化事业,重点加强校园管理,强化校园安全隐患整治力度,学校及周边食品卫生的管治力度,让孩子更安全,家长更放心。落实城乡居民医保、低保、五保供养、养老保险、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政策,落实农村社会救助政策,加大关心关爱,完善特困户救助、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应急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增强妇女、儿童、残疾人、困难群众获得感。
2.全力打造乡风文明的“现代村”。积极弘扬红色文化。积极挖掘各村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红色精神。持续抓好乡风文明建设。继续开展“七五”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结合精神扶贫、文明创建等工作,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美德,充分发挥妇女联合会、思想道德协会、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倡导孝老爱亲、崇俭戒奢、勤劳致富、爱护环境的社会主义好风尚。扎实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清洁庭院、脱贫之星等评比活动,评选出一批先进典型,形成全民参与共建文明乡风的好氛围。
(四)改善环境,弹好生态保护“共鸣曲”
1.着力改善镇域生态环境。持续抓好督查整改工作。要大力巩固石材开采整治成果,做好各级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工作,把工作重心转到抓整改、抓长效上来,严格按照督察组反馈意见提出的整改要求,逐项细化整改措施,明确落实责任单位,建立健全长效整改工作机制。加强南河生态走廊建设,开展“共建绿色家园,共享幸福南河”生态环保实践活动。持续抓好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加强对村级保洁员的管理考核,强化农户垃圾分类处置、集中回收机制,推进护林员、护路员、保洁员等“多员合一”,提升村级自治共建水平,结合清洁家园行动,广泛动员群众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治理,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积极落实“雷霆行动”,严控农业面污染源,做好畜禽养殖业管理整治和秸秆禁烧等工作。落实“河库长”制和环境保护责任制,做好镇内河流环境保护工作。
2.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推进长南线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继续实施“厕所革命”,高标准完成村组公厕建设计划。争取项目支撑,推进村庄整治、农村亮化、水电路网建设等工作,重点保障偏远山头垸组,确保道路硬化到边到角,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最大的交通便利。稳步推进农村养殖业整顿工作,逐步实现农村规范规模养殖场、小型养殖场三退一转的良好局面。加大国土资源管理,严肃查处整治“大棚房”等各类违法用地行为,严控镇区及农村道路两侧违法建设,推动镇区面貌大改善,全力建设和谐集镇。持续实施镇区街道整治和提档升级,结合党建、法治工作,增添文化氛围,确保街道整洁、美观、有序。
(五)全面过硬,弹好从严治党“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