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基本农田巡查责任制,全年共处理违法占用耕地12起,现场制止4起,上报县执法大队8起。完成我乡土地卫片执法督查违法图斑25个实地检查。增加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在仁字牌街道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演习,现场树标识牌2块,张贴地质灾害明白卡50张,发放地质灾害避险手册200册。对本项1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严密监测,明确监测人和责任人,确保人民群众生活安定。高标准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19户,开展大棚房清理整顿工作,现场调查疑似图斑6处。保障好衡山县第一期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进行,拆旧复垦24.9公顷,地块238块。推进集体用地及建筑物不动产登记工作,4月份成立乡不动产登记站,现已依法登记45户。
四是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实现了责任全覆盖,使人人身上有责任,树立了安全第一的工作意识。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做到“查深、查细、查透、查实”,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全年投入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资金70万元,在全乡推行“四评、四考、四捆绑”,即村民互评、组上初评、村级考评、乡级奖评;月考核、季考核、半年考核、全年考核;保洁劝导员、农户、村干部、乡蹲点干部四捆绑责任到位,切实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连续几年一直保持在市县先进行列,在检查中多次获评衡阳市“十佳”乡镇。
四、盯目标,找方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一)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8年全县贫困户动态调整以来,现有贫困人口435户1344人。今年完成86户231人脱贫,全乡已脱贫313户1045人,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一是沉下心来结对帮扶。每户帮扶责任人对帮扶对象每月走访1次以上,严格按照“六个一”进行走访。定期开展贫困户户主大会,定期进入贫困户家中进行精准扶贫工作政策性宣传资料的发放,帮助困难户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念和决心。二是细化精准帮扶措施。年初针对每户贫困户具体情况制定帮扶措施,今年贫困户危房改造48户,对去年完成易地搬迁的贫困户进行后扶持对接,让这一批贫困户从脱贫进入致富。对全乡所有贫困户义务教育学生进行生活补助,将全乡39名就读于中职、职高等技术学校的贫困户学生纳入“雨露计划”名单,代缴全乡贫困户新农合、农保达30余万元。全乡送各类农业生产技术资料3万余份,定期组织贫困户进行农业生产、畜牧水产养殖等培训3期以上,送部分贫困户参加县市各类农业生产培训达30人次以上。三是加强扶贫队伍管理。强化组织领导,每月召开扶贫例会,成立扶贫工作督查组,指导优化基层扶贫资料。对工作队加强驻村考核,改变“驻村不住村”的状况,确保驻村工作扎实开展。
(二)社会保障逐步推进。2018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交人数8598人,征缴金额113.55万元,目标完成率115.3%,居全县第一。敬老院按每人每年8000余元的供养标准集中供养20人。及时上报灾情,先后下拨临时救灾救助款约24万余元,为各类优抚对象发放定补、残废金、优待金等共计110余万元。开展残疾人视觉康复活动,康复12人。
(三)计生服务优质优效。认真落实各项计生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优质服务。2018年共出生333人,其中一孩138人,二孩159人,多孩36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2.1%,人口出生率为11.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9‰。350对已经生育两个及以上子女不符合再生育条件又未落实长效措施的育龄夫妇和村签订了“诚信计生”协议,目前已经落实长效措施36人,免费孕前优生检测344对夫妇,检测率100%。
(四)文化工作有声有色。加强村村响系统管理,确保县乡村三级广播信号安全畅通,提高广播覆盖面,传播岭坡的正能量。文化站今年建好4个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包括健身器材3套,新建篮球场3个,音响5套。
五、创机制,强领导,基层党建成效明显
开展岭坡乡首届乡村干部“大比武”活动,通过“比身体、比协作、比业务、比业绩”调动了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提高了乡村干部业务能力、担当精神和追比赶超意识。潮水村、洄水湾村、野莓谷村、灯山村和双河口村五个村对农村综合服务平台进行了改扩建,晓烟村和岭坡社区新增了一站式服务大厅。推进党组织“五化”建设,全乡12个村(社区)“五化”建设宣传与进度全部上墙,联点县级领导多次针对软弱涣散党组织下村指导,各支部基本达到了组织设置合理、工作全面覆盖、班子素质优良。建立了党建工作一季一评工作制度,成立专门督查小组,由党委书记带队,开展全乡党建工作季度交叉评比。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明确要求乡纪委对村干部坐班值班随时随机抽查。组织全乡村主干专题学习《村干部管理办法》,并进行集中轮训2次。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积极推进“一村一大”,为各村培养后备人才,严格落实固定学习日,扎实开展红星云推广和学习,通过新兴传媒加强党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五个日子”、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等制度。认真开展“党员积分管理”“星级评定”核“双述双评”,强化党员干部作风,带头从严落实“两个责任”和“八项规定”。广泛宣传“十九大”精神,先后两次邀请县级领导和县委宣讲团成员到乡进行“十九大”精神学习授课。组建了岭坡乡“十九大”精神宣讲团,对全乡12个村(社区)进行宣讲全覆盖。注重培养后备干部。年内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通过筛选提名和严格考察,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4名,发展预备党员4名(其中35岁以下8名),为农村党员和后备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血液。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所有村(社区)全覆盖,其中潮水村、野莓谷村超过五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