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农业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不够科学,欠账多,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困难;村与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村集体经济建设乏力,人才、技术、资金相对匮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部分群众生活还不宽裕,改善民生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个别干部组织纪律弱化、松懈,干部作风建设有待加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对此,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和方法,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立足2018,我们拥抱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更须扑下身子踏实干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也是产业项目建设年。做好2018年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必须深化认识、把握重点、加压奋进。
2018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3131工程计划”和六大行动,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三抓三创”为基础,以乡村振兴为重点,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力开创建设“生态、富裕、和谐、小康”大市新局面。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工业总产值增长10%、农业总产值增长5%、财税收入确保完成市里下达任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农民纯收入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精准精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民生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举全镇之力,集全镇之智,全面决战脱贫攻坚战。
一是聚焦精准精细补短板。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的总体部署,对照国检、省检、衡检、耒检专项督查中反馈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补短板、固底板活动,建立问题清单,深挖问题根源、明确整改时限、分线推进落实。不断夯实贫困户基础数据库,完善贫困户“一户一册”档案,做到贫困户家庭情况、生产资料状况、收入状况、致贫原因和帮扶措施“五清楚”,规范台账资料,做到“账、实”相符。进一步完善督导考核约束机制,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加大对工作落实不力相关责任人的追责问责力度,以问责倒逼任务落实;防止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检验,确保年终考核“零误差”。
二是突出实干实效抓脱贫。注重扶贫和扶志、扶技、扶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围绕脱贫“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精准实施就业扶贫、党建扶贫、安居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十大工程,确保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完成脱贫473人以上。扎实推进农村“四类对象”危房改造,确保完成50户以上。做好兜底扶贫动态管理,确保符合政策规定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认真做好教育、医疗扶贫各项政策落地,切实让贫困群众得到实惠。抓好脱贫户的后续帮扶跟踪工作,做到脱贫不脱钩,巩固脱贫成果。抓好产业扶贫。要积极探索产业脱贫新路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动更多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按照“四跟四走”思路,大力推行乡村旅游带动、龙头企业带动、经营大户带动等模式,强化油茶种植、畜禽养殖等产业扶贫,引导贫困户抱团发展,最大程度实现贫困户稳定受益。
二、聚焦增效增绿增收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立足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统筹推进规模养殖、特色农产品、花卉苗木、绿色瓜果蔬菜、生态农业旅游等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龙头企业、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花海为龙头,依托耒水、油菜等资源,进一步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大力推行特色农业专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生态休闲等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形成大市特色产业,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增收的渠道多起来。
二是立足生态宜居,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大力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认真组织编制镇域和村庄规划,加快形成以镇区为核心,以石敖线为纽带的城镇化格局。坚持规划引领,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严厉打击乱建乱占行为,扎实做好传统古村落保护,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房屋风貌改造,规范农村集贸市场管理,改善人居环境。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倡导文明节俭办婚丧事,倡导“齐家美以孝,立世贵以和”的良好风尚,建设一批祭祀点,倡导文明祭祀,推进乡风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