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峰镇2019年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中共舜峰镇委员会舜峰镇人民政府
201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扶贫攻坚、扫黑除恶、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和突出示范创建工作。经过全镇上下共同努力,上一年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现将上一年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2019年内工作总结
(一)全镇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1、经济建设基本稳定。一年来,我镇围绕“全力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突出抓招商、关键抓投入”工作思路,我镇自加压力,合力攻坚,全镇经济保持强劲的跨越赶超势头,截止年12月,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6.25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第一、二、三生产总值分别为8746万元、66948万元、259806万元,分别同比增加12%、11.1%、10.5%。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560元,较去年增长30%,高于全县居民平均收入,镇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逐年增强。
2、项目建设全面铺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年活动,实行一名领导牵头挂帅、一个专题推进组包干负责、一个方案统筹推进、一遇困难快速解决、一鼓作气落实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强力推进,集中人、财、物保障重点项目按节点计划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全面铺开。2019年,落户舜峰镇共有重点项目43个,其中23个重点项目已经全面铺开,计划投资80亿元。晴岚路北路提质改造项目已全线贯通使用,目前正在进行人行道绿化美化工程。完成了九完小的征地和建设,预计九月正式投入使用。滴水源旅游景区、黄龙山景区先后完成开园运营。环城北路提质改造建设征地任务全面完成;东云路提质改造工程已进入征地拆迁工作阶段,完成征拆任务90%以上,目前进入房屋征拆攻坚阶段;同时舜泽园(一户一宅)安置小区、人民医院搬迁、临武大市场二期建设、三完小附小扩建等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3、产业结构持续调优。围绕“产业舜峰”建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并逐步优化。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在去年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龙头带动等模式,进一步成立了3个小水果种植合作社及多个特色养殖合作社,辐射周边农户达6000余户,共增收约1000余万元,进一步为农民增收“开渠引水”。二是现代新农村服务业加速发展。以滴水源赏景、以黄龙山游玩、以黄皮山村赏花品果、以舜峰寨、塘下生态采摘为主线的旅游圈逐步晚上,农业+旅游+的潜力日益彰显。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初步形成;三是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来,我镇先后实施宝贝林水库除险加固、各村沟渠硬化清淤、通村小巷硬化、曾家岭供水渠道建设、沿江村饮水工程提质、大岭村村内道路提质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余个,总投入达4000余万元。大岭、南冲等村的污水管网建设,村级垃圾集中清理站建设项目,广播“村村响”等工程全面完工。同时,研究出台了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管护方案,每年镇财政优先提供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维修经费,保证了基础设施长期发挥效益。四是优化农业产业升级。按照“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响品牌、做优特色、做活营销”的战略思想,着力发展小水电、精品小水果、特种种殖养殖和临武香芋等特色产业。特别是香芋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香芋产业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产值达1.3亿元,带动农户6200户,带动农民增收5000万元,同时加快特色林业,重点扶持了2家龙头企业,发展楠木、罗汉树、红豆杉等名贵林基地3000多亩。五是强力推进生态旅游业发展,依托国家级生态乡,在打造天头岭、滴水岩瀑布群、贝溪起义旧址、龙须草席等知名自然、人文景观的基础上,挖掘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完成了滴水岩旅游路的规划设计和征地工作,为辖区的旅游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精准扶贫工作持续开展。持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紧扣“思想扶贫、机制扶贫、产业扶贫”三项重点,创新工作举措,以“动态跟办”、“层层包办”、“挂牌督办”为抓手,建立党政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镇村党员干部包户的责任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链条,细化落实党政领导帮扶制度,通过进一步的入户走访调查,确保已脱贫户不在返贫,未脱贫户实现脱贫。同时在今年上一年因地制宜为脱贫户制定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脱贫规划,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贫困户使用技能培训,增加了扶贫产业扶持投入,实现了脱贫不返贫,扶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民生改善进程稳步推进
1、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扎实推进社会劳动保障工作。大力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建立了劳动力资源共享平台,对全镇失业人员进行免费再就业培训,2019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07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84人,安置就业困难对象224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100%,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推动扶贫济困常态化,“两个确保”保持100%实施了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试点工程、贫困学生救助工程和残疾人安居工程,建立了“五保”老人长效供养机制,基本实现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和教育救助、残疾人救助、困难群众住房救助、灾害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