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红红火火
龙门镇旅游资源丰富,境内主要景点有禾山七十一峰、禾山水库、甘露寺、雁塔、黄峰岩、龙门溪、玉免望月、三相堂、以及湘赣造币厂、谭余保游击队旧址。为全面宣传龙门,推出禾山,我镇通过多渠道多形式介绍龙门特有的山山水水,印发了宣传画册向外宣传禾山之美;安排了专项资金全面改善了龙门至禾山公路的状况。同时,为了改善龙门的旅游软环境,龙门镇在禾山村开设了两家农家乐宾馆,每家设有标准床位三个,实现了吃住一条龙服务,还积极开展旅游招商,已经与湘里人家湘菜馆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旅游资源,推介龙门旅游。
建国初期,龙门镇由里田区管辖,并分为龙门、沙田、吟秋和黄冈四乡。1965年撒区并乡,四乡合并为龙门乡。1958年改为龙门人民公社,1959年至1961年和1968年至1973年曾两次与台岭公社合并为龙门公社,1984年6月撤社改乡,1997年10月撒乡建镇。
小城镇建设旧貌换新颜
龙门镇结合集镇人文特色与街道控制性详规,坚持以提高人居环境,完善集镇功能设施为出发点,加大对集镇投入力度。近年来,龙门镇党委政府始终把镇容镇貌建设作为一项首要工作来抓,修缮了墟场,改变过去以路代墟的状况,解决了龙门上下两片交通瓶颈问题。投入一百余万元高标准高规格兴建龙溪园龙门文化中心广场,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极大提升了城镇化建设水平;今年新种600多株绿化树,安装新式路灯68盏,悬挂灯笼200个,铺设人行道板5000多平方米。对公路沿线,特别是集镇、村委会附近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悬乱张贴等有碍观瞻的进行了三次集中整治。集中拆除公路沿线400平方米的危旧、非法建筑,统一划线规范不按规定占道经营、阻碍交通行为。设立了城建组成城管办,组建了3名环卫工人,6名城管人员的城管环卫队伍,投入6万元建立了垃圾中转站,并将集镇垃圾转运往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改变了长期以来垃圾下河的现象。制订了《集镇管理办法》并公布在街道醒目的位置,与街道经营业主和居民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300余份,集镇管理趋于规范化、制度化,集镇品位不断提升。
新农村建设标新立异
龙门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切入点,以改善农村生产、农民居住、农业发展为突破口,以产业有特色、人人有事干为目标,建设为能源新型化、产业特色化、设施便民化、乡风民俗化的秀美乡村。2011年,龙门镇采取依山傍水、方便群众的办法,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实施完成了龙湖村整村推进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全年共建成广场3处1600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2套,新建宣传栏100平方米,新修垃圾池3个,安装垃圾箱162个,安装路灯15盏,粉刷农户外墙1500平方米,硬化农村主干道1750米,入户便道、巷道7260米,接通自来水81户,改厕81户,修建排水沟1150米,拆除空心房、危旧房、坑厕88间,完成绿化1050平方米,新培植六团毛竹种植、沙田雷竹种植、五星皮革加工等共专业经济组织。
小农水工程强农惠农
龙门镇积极向上争取到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项目,把贫瘠地变为丰产地,把无水田变为有水田,有效解决许多村多年来难以解决的用水困难问题。由于宣传组织工作扎实有力,广大村民认识到小农水项目是改变靠天吃饭现状的有效途径,项目建设受到大家拥护和支持。特别是遭受严重旱灾后,群众参与建设小农水项目的热情更加高涨,工程建设更为顺利。
龙门镇“小农水”建设项目,完成总投资420万元,新建和改造渠道6km,开挖土方9万方,砌石1.2万方,完成混凝土580方。预计整个工程建成后可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300余亩,改善灌溉面积500亩,新增节水能力1.1万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万公斤,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00万元,年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105元。
皮革产业日渐辉煌
皮革产业是龙门镇的支柱产业,现有“赣龙”、“鹃花”两个江西省著名商标。龙门皮鞋厂始建于1986年5月,2004年通过企业改制重组,成立江西赣龙鞋业有限公司,现有固定资产760万元,员工213人,年产值1100万元,实现利税33万元。每年开发新品种110个,成为全市仍至全省规模最大的皮鞋生产公司之一,公司生产的赣龙皮鞋年销售8万双,销售网点400多个,遍布全国各地。赣龙牌皮鞋于2006年获得江西省名牌产品称号;2004年获得中国质量万里行跟踪诚信信得过产品等称号;2003年荣获江西省著名商标和省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会金奖。龙门皮箱厂创建于1987年,是生产箱包的专业厂家,主要产品有:ABS、EVA、PE硬软箱及高档木箱,人造革模压箱,铝边箱,各种皮具,质量可靠,造型美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用户的好评。公司年产值800万元,实现利税24万元。1990年荣获江西省乡镇二级企业称号;1991年被农业部授予全面质量管理达标企业号;2003年获得中国质量万里行和江西省著名商标称号。
油茶种植发家致富
油茶树,是个宝,它是木本好油料。耐寒旱,寿命长,平地山坡都可造。成本低,花工少,科学管理结果早。修枝施肥垦复好,林粮间钟产更高。茶油好吃耐贮藏,更是工业好原料。茶子壳,能熬碱,也能制碳当柴烧。这是对油茶栽种条件和经济效益的高度概括。为了把油茶做成群众的一项致富产业,龙门镇党委政府想办法引导群众多种油茶,种好油茶。一是搞好土地流转工作,招引油茶种植大户到我镇发展油茶产业,起示范带动作用。去年,我镇协助禾水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成功流转林地1300亩,栽种油茶500余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三是采取公司十农户运作模式,农户采摘的果实全部由禾水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按市场价收购,让农户吃上定心丸,确保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