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多措并举,打造生态宜居水西
1.着力建设秀美乡村。一是大力开展“空心房”整治工作,完成“空心房”整治1739栋面积67364.545平方米,全区排名第一;二是全面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完成窑下等四个限养村的生猪退养工作,清退养殖户35户生猪6500余头。特别是窑下村在区、镇、村三级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将应于2018年底前清退到位的4500余头生猪于10日内全面完成清退,受到区委、区政府的通报表扬;三是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加大秸秆、烟花爆竹等燃放巡查力度,加强过境车辆治超检查及密闭管理,开展污染源排查工作,关停9家、整顿28家小散乱污企业,全面落实“河长制”,完成河道整治1050米,垃圾清理45次;四是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及蔬菜大棚建设,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打造“醉美水西”乡村休闲农业旅游区,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目前蔬菜大棚建设完成钢架大棚搭建并覆膜185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完成土地平整;五是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特别是春节、清明等重点时期森林防火工作,落实森林防火网格化监管体系,2018全镇未发生重大火情,彻底扭转我镇近几年森林火灾频发的局面,被评为全区森林防火工作一等奖。
2.加强城乡管理和市容环境卫生整治。
结合“创文”、“创卫”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迎国检工作,建设更加干净、更加整洁、更加有序的城乡环境。一是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垃圾革命”,联合各村、玉禾田对陈年垃圾和卫生死角进行排查、整治,发放“垃圾不落地,水西更美丽”倡议书、引导广大群众参与进来,定期召开城乡环境整治流动现场会,形成相互追赶、相互学习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高城乡环境整治效果;二是借鉴综治网格化管理经验,制定《水西镇“垃圾革命”专项行动网格化安排表》,明确包村领导、挂点干部等10类人员的网格责任,形成任务包干、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得到连区长的充分肯定;三是出台《水西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考核办法》,将垃圾治理工作纳入村“两委”干部绩效考核,采取“周督查、月评比、年考核”的方式,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行全程跟踪,定期进行检查督办,强化督查问责,今年对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工作履职不力的两位村书记进行诫勉谈话。
3.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一是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信用户”、身边好人评选等活动,倡导“新赣南妇女运动”,开展水西镇“清洁家庭十日行动”农村庭院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组织“舞动宋城”广场舞大赛水西片区海选赛、“身边好人”巡讲等活动70余场,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在改善户容户貌、提升农村生活环境、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积极带头作用;二是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移风易俗,破除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倡导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模范典型,建立红白理事会16 个。今年清明节我镇创新提倡“鲜花换爆竹、换纸钱”文明祭祀,得到领导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区推广;三是深化殡葬改革,全力配合市、区有关单位推行遗体火化制度和石珠公墓区建设,深入开展三沿六区乱埋乱葬专项整治行动,完成三沿六区范围内迁坟273 穴,新增石甫、上禾两个公墓区点,其中上禾公墓区已进入方案设计阶段。
(五)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全心全意办实事、办好事。一是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做到“能进能出”。我镇采取分组上门入户核查、村居民政专干交叉检查、包村领导、干部逐一核查等多种方式开展城乡低保规范核查工作,清退城市低保31户52人,农村低保109户191人;二是根据区里要求,我镇制定了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制度,启动了“一窗式”窗口办公,做到“全科受理”,最大限度方便于民;三是抓培训促就业,切实增强贫困劳动力“造血”功能。我镇紧紧围绕扶贫扶志,以稳就业为主,建立扶贫车间6个,吸纳贫困劳动力34人,还有5个扶贫车间也正在积极筹建中。与此同时,我镇继续抓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发放临时生活救济141440元,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575910元,办理失业保险69人,申请4050补贴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