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重点是:
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到“十三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1%左右。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在9%和9.5%左右,社会保障更加完善。2017年贫困人口基本脱贫,2018年全部兜底脱贫。
社会建设更加和谐。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高,依法治县水平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冠群关系更为融洽,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更加稳固。
全力开创“十三五”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6年,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市县委“走在前列”的要求,坚持“争创强镇”目标不动摇,“对标先进,高点站位,创新突破,定向赶超”,在新常态下实现新作为,以新作为推动新跨越,全力开创科学跨越发展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是:年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一、以转调提品质,以创新拓空间,为持续发展提潜力
继续招大引强,打造链条式产业集群。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更加注重节能、创新、环保效益。集中优势资源招引领军企业,推动产业集约化、链条式发展。积极招引产业配套服务项目,提升区域综合配套能力。全年力争引进过10亿元项目1个、过5亿元项目1个、过亿元项目1个,年底实现到位资金3.9亿元。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达到8家以上,引进转化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8项以上。同时,加快二次创业,促进产业结构高端突破。充分利用安全、节能、环保倒逼机制,加快改造提升食品、矿产、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年内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2亿元,实施投资过500万元技改项目6个以上。
制定强基战略,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发展。2016年,按照“一河、两路、一岭”总体思路,在沂河沿岸发展花卉苗木,袁许路、东红公路两侧发展高效农业,长虹岭沿线发展经济林果,以“发展基地带园区,园区发展上水平”为工作目标,提早谋划,科学发展,完成农村土地经营权规模化流转任务1500亩。加强优质农产品产品基地品牌建设,新发展家庭农场2处,农民专业合作社5处,新建蔬菜基地1处。加快发展经济林果。今年在快堡、石屋官庄、小李马庄、长虹岭沿线发展精品林果1500亩,打造县级农业园区2个;在快堡村,流转土地600亩,打造集生态开发、品种示范、果品采摘、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全年完成造林绿化2000亩,林下食用菌1000亩,新发展苗木花卉高标准园区2处。对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进行提升,新建一处污水处理系统,改造3处生态环保养殖场,加强畜禽良种推广。完成饮水解困工程及塘坝除险加固任务,改造2008年前建设的村自来水工程,加固病险塘坝,落实塘坝安全责任人,建档立卡,明确管护责任,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激发服务业活力,打造区域性服务休闲中心。一方面发挥旅游产业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产品开发、文化娱乐、餐饮住宿等相关服务业,延伸链条,激活消费,满足镇内居民和外来人员的多层次服务需求,积极打造区域性服务休闲消费中心。对东方瑞海国际温泉度假村、银座佳驿酒店进行升级改造,推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积极塑造企业文化,打造服务业品牌,提升服务质量。2016年,全镇旅游接待量突破42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达到2835万元以上。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和发展电子商务及新兴服务业,依托阿里巴巴和颐高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和商业网点建设,活跃农村市场,促进农村流通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16年,力争适合开展电子商务的批发市场、工业企业、流通企业全面实现网上交易,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8亿元;依托山东盛宏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LNG液化天然气、L-CNG、CNG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和LNG液化天然气小型储备站及煤改气锅炉、集中式供气和分布式供气项目,培植新兴服务企业。
二、以防治保绿水,以制度护青山,加快建设生态靓镇
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防治结合,坚决守住资源消耗的上限、环境质量的底线、生态保护的红线,建设生态靓镇。
抓好绿色发展工程。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生态建设的治本之策,大力发展技术水平高、环境污染小、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高效产业,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突出抓好重点企业的监督管理,重点抓好高耗能产业的整治,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活动,加强工业污水、工业废气、城镇扬尘、餐饮油烟等综合治理,严厉查处超标排放和超总量排污行为,全面改善河流水质和空气质量,加大投入,加快沙岭子河治理工程实施进度。
抓好生态保护治理工程。保护好林生态,重点抓好荒山绿化、沿河沿路绿化彩化等工程,新增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构建绿色生态屏障。保护好水生态,重点实施水源地保护、农村汪塘整治、生态湿地建设、境内生态河道提升等工程,重点利用好投资200万元的沙岭河治理、湿地建设和沟渠修复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采用科学、有效的治理方式,进一步改善水域环境。2016年,全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9%,城镇供水水质达标率100%。加强土壤环境保护,着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进一步巩固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成效,加大监管力度,确保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不反弹。
抓好生态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工程。探索建立完善“绿色”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等机制,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保护自然生态,用强有力的制度保护好许家湖这方青山绿水。
三、统筹城乡规划,推进协调发展,抓好休闲名镇建设
积极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统筹城镇、乡村建设两条主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休闲名镇。
着力抓好村居分类建设工程。树立“社区新型、重在服务”的理念,坚持新型社区、现代农业园区、乡村风光区“三区”融合发展,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住房好、环境好、生活方便、精神愉悦的“幸福家园”,吸引带动农民进社区、当“市民”。2016年,完成长乐社区6930平方米的沿街社区服务楼建设及二期2栋安置楼建设;完成南王庄12000平方米的沿街商贸楼建设;新建10栋安置楼,安置北社村300户村民,并腾退土地,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
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道路网格化要求,建设改造镇村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提升镇区道路通达能力,进一步构建更加完善、畅通、便捷的交通网络,2016年,借助市“村村通”公交项目,投资450余万元,扩宽改造快堡到后坡的7.5公里道路,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为群众出行提供便捷服务。本着“节能、绿色、环保、生态”的原则,对光缆线路、有线电视线路和电话线路统一规划,逐步实现三网合一,满足居民对电话、数据通信、数字电视的需求。
着力抓好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村镇建设要求,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投资50万元,在袁家庄新建垃圾中转站一处,建立环卫保洁长效机制,提高环卫保洁精细化、常态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突出欧陆风格,加快重点部位的改貌提升,融入特色建筑元素,打造“高端、大气、庄重、有品位”的沿街外立面;坚持“抓点、带线、促面”,深入开展村庄连片整治,充分发挥前坡、小李马庄、红石官庄、谭家营、东升五个村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在后坡、苏家官庄、潘家沟、白家马庄、东斜午、西斜午、水汪、兰香埠、龙泉站、许家湖等村开展户户通和改厕工作,切实改善村居环境,改善农村面貌;坚持“前置管控、拆控结合、以拆促控”,加强对辖区内违法建设的监控,始终保持对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维护城镇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四、以民生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建设和谐幸福镇
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好扶贫攻坚战,让全镇群众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力争全镇步入小康社会,建设和谐幸福镇。
深化联系群众工作。按照“幸福民享,责任官当”的理念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路径,扎实做好“全覆盖、网格化、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积极抓好各项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工作。就业为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群众就业面。2016年,组织各类职业培训3000人次,新增就业1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次;完善社会保障,完善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对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投资270万新建2600余平方米的中医康复楼一处,新建或改建乡村卫生室5处;遵循“阳光低保、阳光救助”工作原则,增强低保工作透明度,确保低保政策落实到位;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在婚丧嫁娶中的作用,破除婚丧嫁娶中铺张浪费、愚昧落后陋习,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优先发展教育,积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加强中小学校及民办幼儿园的安全管理,积极创造平安和谐的教育发展环境。文化惠民,结合文化广场建设,村村配齐文化活动设施器材,健全文艺队伍,开展文艺下乡演出活动,新申报文体广场9处,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通过“村村通”广播,传播正能量,倡树文明新风。
全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引导规范群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倡导“讲诚善、做好人”。全面落实依法治镇,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加强社会建设;结合“天网工程”,做好区域巡防、联村联防,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群众工作统领信访维稳工作,发挥联系干部的纽带作用,建立完善大信访格局,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解决问题为找到源头、不发生问题,把问题解决在群众家门口。按照“隐患排查零漏洞、问题整改零放过、生产操作零失误、责任追究零容忍”的“四零”标准,狠抓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保障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前两年(2016―2017年)集中攻坚、后三年(2018―2020年)巩固提高的要求,坚持试点先行,分类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医疗救助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制定帮扶措施,健全帮扶制度,实施脱贫攻坚两年行动计划,确保2018年全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与全镇人民共同步入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