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浙江武义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7月,1993年1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9年5月,武义县委整合开发区管委会与白洋街道办事处,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工作管理体制。2010年7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工作方案的批复(浙政函[2010]114号)批准,以浙江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1993]23号)批准区域2.3平方公里为母体,进行整合提升。2017年2月,县委县政府对开发区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单独设置浙江省武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为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代表县人民政府负责管理经济开发区工作。将白洋街道、壶山街道、熟溪街道、王宅镇、茭道镇和履坦镇各工业功能区由开发区管委会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统一建设,桐琴镇、泉溪镇工业功能区委托乡镇管理。2021年,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整合提升全省各类开发区(园区)的指导意见,启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围绕“服务企业”核心,理清与属地政府职能边界,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服务撬动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2022年1月经县委县政府研究通过,将履坦片区、王宅片区、茭道片区委托乡镇管理。
二、开发区域
2005年国家发改委84号公告核准,核定面积2.3平方公里。
2010年7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工作方案的批复(浙政函[2010]114号)批准,以浙江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1993]23号)批准区域2.3平方公里为母体,进行整合提升,整合后,开发区总面积139.06平方公里,其中核准面积2.3平方公里,托管面积136.76平方公里(托管区域包含8个乡镇街道面积)。
2019年,在上轮已授权管理用地面积139.06平方公里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主要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考虑,移除了白阳山等山体,桐琴、泉溪集镇建设用地、农村用地,以及无法进行开发建设的基本农田,授权管理用地面积减少至65.69平方公里,新增拟授权管理用地面积12.67平方公里。深化整合提升后,经国家核准区域2.3平方公里不变,托管面积调整为78.36平方公里,总授权管理用地面积80.66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总面积30.08平方公里。
三、机构设置
浙江武义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代表县人民政府负责管理经济开发区工作,为正科级。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职责为划入开发区范围内的镇(街道)工业功能区的规划管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国土资源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合行政执法、消防、企业服务等经济发展事务及其他涉企职责。内设党政办公室、企业服务科、产业发展科、规划建设科、综合治理科等5个职能科室,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场监管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司法局、供电局在开发区设派驻机构,全区划分为白洋一片、白洋二片、白洋三片、壶山片、熟溪片5个工作区片;下属事业单位2个,分别为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新材料产业园安全生产服务中心。
四、发展概况
2021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75.01亿元,同比增长25.8%,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84.78亿元,同比增长15.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亿元,同比增长39.3%,其中工业投资14.88亿元,同比增长46.5%。(该数据统计包含履坦、茭道、王宅工业功能区)
2022年1-10月,开发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70.28亿元,占全县的比重从去年的61.46%提高到63.44%,同比增长0.2%,增速列全县工业乡镇第1位。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67.83亿元,占全县比重从去年的62.2%提高到64.9%,增速列全县工业乡镇第2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14亿元,同比增长82.1%,其中,工业投资16.99亿元,同比增长65.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40.29亿元,占全县的比重达70.4%。(该数据统计不包含履坦、茭道、王宅工业功能区)
五、重点产业链
目前开发区园区内共有企业20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465家,主板上市企业3家(三美化工、寿仙谷、嘉益保温科技)。历经30余年的发展,开发区逐渐形成了电动工具、门业、汽摩配、食品接触容器、旅游休闲用品、新材料、健康生物医药、印刷包装等多元产业,产业链较为完备,配套能力较强。其中,电动工具产业:企业外向型特征较为明显,主要出口欧洲、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及地区。武义电动工具整机生产及配套加工企业共有528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出口企业14家,年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11家。电锤产量和出口量自2001年起均列全国首位,占70%以上。2008年被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电动工具制造业基地”称号。门业产业:是武义县五金制造业中的支柱产业。全县门业及相关配套企业500余家,产品出口欧盟、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的15%,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拥有王力、春天、金凯德等中国驰名商标,万嘉、九重等10多只浙江名牌产品。2012年10月,武义县被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授予“中国门业产业基地”称号。汽摩配产业:我县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包括各类摩托车整车及配件、汽车轮毂、轮胎、汽车发电机及其他配件、非金属船舶、电动自行车等生产企业以及各类链条生产企业。据统计,我县现有汽摩配件生产企业260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共有35家。食品接触容器产业:于2015年7月成功创建省级出口食品接触容器质量安全示范区,2017年9月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浙江武义国家级出口食品接触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食品接触容器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拥有不锈钢保温杯(壶)、不粘锅、高压锅、塑料杯、搪瓷锅等主导产品,基本形成了原材料供应、产品设计、零件加工/外协、定牌加工、包装、销售及物流等配套协作体系。旅游休闲用品产业:现有旅游休闲产品生产出口企业100余家,出口供货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300多家,规上企业42家。武义县旅游休闲产品行业的商标注册121个,其中,境外商标申报数达到40只,有12只商标在境外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2008年10月,武义县被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授予“中国旅游休闲产品出口基地”称号。印刷包装产业:以纸包装印刷为轴心,辐射包装技术、纸箱彩盒、精品印刷、数码包装印刷产业链,形成鲜明地域特色的包装装潢印刷产业带。新材料产业:以浙江三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基础,整合现有含氟新型材料集聚空间。形成氟材料、新一代制冷剂发泡剂材料、电子化学品材料、新能源电池及含氟精细化学品等作为重点产业。健康生物医药产业:以寿仙谷药业为龙头,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发展围绕有机国药主题的中医药制造、营养保健食品制造等相关产业。同时围绕有机国药进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涉及从育种、栽培、加工生产到销售展示、休闲旅游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建立中药大健康全产业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