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撤村建居和村规模调整工作,探索建立“市管村居、分片服务”的扁平化基层管理体制,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完善新型全科网格体系,全面提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和综治工作水平。
(二)聚焦“两个健康”,做强实体经济,不断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
牢牢把握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突出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深入实施“两个健康”41条意见和80条新政,切实抓好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第一批实践基地创建工作,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负4亿元以上,用实际行动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坚守实业、做强主业。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和“十百千”助企服务,推进企业走访、精准服务,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困难。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企业家领航计划、“青蓝接力”培养计划,建立龙港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训服务基地,完善新型非公经济人士常态化教育培养机制,打造“红色商圈”,切实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全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动印刷、包装、塑料、棉纺等传统产业高新化、智能化发展,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亩均增加值等关键指标显著提升。坚持淘汰落后低端产能,以印刷包装、再生棉纺行业整治为突破口,重拳整治“低散污”企业和“厂中厂”现象,关停整治小作坊小企业800家以上,推动传统支柱产业向园区集聚,实现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加大企业培优育强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优质企业,实现诚德公司香港IPO上市,新三板挂牌1家、上市签约3家,新增小升规企业50家、省级科技型企业150家、上云企业1580家。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三百四千”行动,注重产业统领,强化精准招商,力争招引超十亿元项目2个、超5亿元项目3个、超亿元项目5个以上。大力扶持网络经济、文化创意、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增服务业企业“小升规”8家、批零住餐企业“下转上”10家。
全力打造产业经济平台。牢牢把握印艺小镇创建契机,全面启动小镇客厅(印艺博物馆)建设,有序推进印艺总部经济园、网商创业拓展园、印刷材料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推动印刷业个性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全面接轨温州国家自主创新区建设,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与猪八戒网、北京印刷学院的深度合作,力争创成省级印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狠抓产业科创园建设,完成彩虹智慧创业园、天成时尚小微园等创业园建设,新增小微园竣工面积8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企业搬迁入住500家,同步加强准入审核和规范化管理监督,着力打造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平台,保障优质小微企业发展空间。
(三)聚焦“精建精美”,坚持统筹协调,不断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围绕“五美”新温州建设部署要求,推动重心由“大拆大整”向“大建大美”“精建精美”转移,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城市景观面貌、提升城市建设品味。
全面提升城市颜值。系统谋划推进龙港老城区、城市中心区、龙港新城联动开发建设,加快停车场、亮丽工程、电力地埋、袖珍公园等项目进度,补齐城市配套功能短板,全力加速现代化新生城市建设。加速实施滨海休闲带景观工程、城市公园二期,打造一批精品和亮点工程。坚决把拆改进行到底,继续推进城中村改造,完成城中村片区改造6个。全力推进土地清理专项行动,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土地清理、土地出让各270亩以上,实现土地出让金12亿元以上。
强化城市长效管理。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深化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城市管理“十大行动”,狠抓道路综合整治、城乡扬尘治理、背街小巷整治等,以绣花针精神提升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全域推进城区道路线乱拉整治工作,重点实施通港路、东城路等城区16条线路“上改下”工程,完成城西入城口标志建设及人民路文明示范街改造工程。大力改善公共出行环境,优化城区公交路线设置,加大公交覆盖面。抓好交通拥堵治理,新增停车位1000个、打通断头路4条以上,切实改善内部交通微循环。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以构建外快内畅、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加快龙港内外交通网打造。全面推进228国道、高速复线互通口连接线建设,实现甬台温高速复线建成通车,积极推动南连高速、市际轨道S3线、温福沿海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209省道(龙港段),打通龙港交通“大动脉”。启动龙港大道、彩虹大道等城市主干道改造工程,加快建设临港大道、江滨大道、香林大道等新老城连接线道路,完成东城路、通港路、龙金大道等道路提升工程,形成畅通的内部“交通网”。
(四)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美丽龙港,不断巩固绿色发展主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