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政府建设全面深化,行政效能明显增强。
法治建设全面推进。自觉接受镇人大法律监督,主动接受司法、审计、舆论和社会监督;认真听取镇人大、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6件,满意率达100%。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积极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政府依法行政得到有效巩固。邀请专家开展法治讲座7次,组织机关干部参加公务员学法用法轮训19人,学法用法守法氛围进一步浓厚。效能建设深入推进。按照“依法行政、规范服务、高效便民”的工作标准,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推进办事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逐步做到行政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办事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确保个人事项“简化办、网上办、就近办”,打造“家门口办事圈”。作风建设持续推进。全面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化“民情双访”定向专访企业活动,营造重商亲商安商氛围。严肃查纠“四风”问题,严肃惩处“不作为”“乱作为”,问责处理3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三公”经费及“三资”管理有效加强。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八项政府实事工程有力推进;双拥活动深入开展,国防后备力量有效加强,全年输送优质兵员14名;经济普查高效推进,统计、审计、宗教事务、档案管理等工作有效开展,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关工委等群团组织作用有效发挥,派出所、城管、国土、市监、供电等派出机构积极协助政府工作,为戴村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要紧紧围绕党委决策部署,始终保持打造“杭州南花园,城市新阳台”的发展定力。必须坚持产业升级。要以做优存量、做大增量为目标,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速高端制造业集聚发展。必须坚持城镇转型。以城市化建设为目标,加速推进城市资源、人才、公共配套等向乡村延伸,提升城镇建设品质。必须坚持环境美化。以全域景区化为目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改善镇村面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绝佳人居环境。必须坚持民生优先。以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让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镇上下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全镇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戴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戴村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安不忘危,稳不忘忧。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戴村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高端制造产业还不够集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城镇品质还不高,城市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还不足,与人民的多元化需求还有差距;政府效能需进一步提高,干部担当意识有待加强,思想观念、发展理念需进一步解放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全力做好今后工作。
二、2019年指导思想和主要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改革开放开启新征程和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的一年,也是萧山进入亚运时间,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更是我们戴村“干好一二三三六,争当两再排头兵”,全力建设“杭州南花园,城市新阳台”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坚决贯彻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决策部署,坚持实谋至上、实干至上、实绩至上,推动全镇各项事业实现新突破。
为此,2019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区委“创新强区,环境立区”两大战略为指引,紧盯“12336”总体部署,立足新起点、增强新动能、实现新跨越,全方位推进全域景区化、新型城镇化、产城融合化“三化融合”,全力以赴打造“杭州南花园、城市新阳台”,奋力开创戴村赶超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建议2019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以2018年实绩为基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财政总收入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工业增加值增长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具体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产业升级为牵引,提高格局站位,增强赶超发展新动能。抢抓“两带两廊”建设和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发展机遇,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一是优化产业规划布局。坚持高起点规划,委托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等智库机构,完成戴村镇产业公园规划方案编制,进一步增强规划引领作用。二是加快产业平台建设。完成工业园区道路提升、绿化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中国V谷建设,全面打造戴村V智造产业社区。三是深化要素资源盘活。加速华东集团余下资产出清,推动云石集团重组方案全面落地,彻底盘活两家风险企业资产;以行业整治为抓手,坚持“亩均论英雄”,全面淘汰“低小散”,深入盘活产业发展空间。四是全面接轨数字经济。聘请“互联网+”顾问,深化与腾讯、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探索建立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高度融合,着力提升传统产业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五是强化优质动能引入。主动融入大杭州产业布局,拔高产业发展定位,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积极招引一批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优质成长型企业落户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