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传统村落活态保护。加快传统村落项目建设,官岭、朱山等村完成项目建设及资金报帐任务,山甫、平卿、竹囮岗头自然村完成项目工程量的90%,张山头、东北头村已开工建设,外石塘村内石塘自然村已完成规划设计、项目预审及招投标。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资源,结合竹囮先锋庙会、平卿祈福、庄后迎神赛会等活动吸引人气,引入业态,为传统村落发展注入活力。
四、以民生保障为重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1.民政工作扎实推进。落实城乡居民最低保障政策,全年新增低保33户,累计发放低保救助资金 286.2万元,临时救助困难救助95人次,发放救助款7.46万元。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享受生活补贴201人,享受护理补贴286人,困难补贴和重度补贴累计发放113.9万元。落实扶贫政策,发放产业帮扶资金53.8万元。
2.卫健工作普惠覆盖。积极开展创国卫工作,成功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加强食品安全治理,建成2家农村放心家宴厨房。组织上安、下源口等9个村1000余名适龄育龄妇女进行免费“两癌筛查”。慰问26户计生困难家庭,发放生育关怀慰问金1.4万元。
3.文教工作成果丰硕。举办第六届茶叶文化节、大木山茶园健跑等活动及4台乡村春晚。组织参加第十二届田园松阳农民文化节获红歌大赛三等奖、优秀乡村春晚节目展演三等奖、广场舞大赛优秀奖,参加县气排球赛获三等奖。开展送戏下乡进礼堂活动12场。申报非遗传承人6人。积极支持教育发展,完成新兴镇集团学校宿舍楼建设,新兴镇集团学校获评4A级平安校园、“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注册学习及禁毒知识竞赛工作先进学校、省市教育资源平台应用先进集体、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五、以创新特色为动力,基层治理卓有成效
1.基层治理体系优化。加强社会治理,横溪村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村”,在上安村推行“三全”治理模式,主张“全主体联动、全区域治理、全方位服务”的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建成全县首个“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农村延伸的便民服务代办点,代办服务720件,帮扶群众880人次。成立全省首家专职解决涉茶纠纷的茶乡巡回法庭,化解涉茶纠纷145起。发挥“茶香帮忙团”作用,调解矛盾纠纷244件。配备专职网格员91名,排查消除山塘水库、危旧民房等安全隐患42处,上报信息12532条,办结率100%。
2.清廉创建纵深推进。着力推进清廉机关和清廉村居建设,开展正风肃纪活动24次。开展“百日攻坚信访积案化解”活动,成功化解5件积案。全年接待群众来访73人次,收到问题线索18件,办结16件,正在办理2件。全年约谈提醒61人次,开除党籍1人、党内严重警告2人、党内警告处分5人。抓好十届县委巡察发现的30个共性问题、县委巡察发现的48个问题、巡乡带村涉及的21个村94个问题的整改,整改率达98%,清退违规款项8万余元。
3.乡风文明深入人心。全面深化移风易俗、家风传承,引领乡风文明。新建农村文化礼堂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2个。成功创建省级农村文化礼堂示范乡镇和浙江省第三批“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建立村级乡贤联谊会9个,乡贤共捐资67万余元用于乡村春晚、美丽乡村建设、孝老敬老和扶贫帮困等公益事业,乡贤参与矛盾纠纷化解11起,涉及金额200余万元。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继承中创新,在发展中突破,在探索中前行,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这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全镇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在此,我谨代表新兴镇人民政府向今天到会的代表,并通过你们向所有为新兴镇发展作出贡献的全体代表、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的征途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总量不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二是主导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还需要下更大功夫;三是社会治理水平有待提升,法治化、精细化管理亟待加强;四是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需继续完善;五是干部能力建设不够到位,干部进取精神、担当意识仍需加强等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困难和问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迎难而上、毫不懈怠,认真分析,努力解决。
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以勇于担当彰显“忠诚使命”,以艰苦创业践行“求是挺进”,以为民服务深化“植根人民”。新的一年,我镇将紧紧围绕中共新兴镇第二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的“高质量打造‘统筹山区和平原发展的先行区、茶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区、茶香小镇建设的核心区’”这一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倡导三产融合发展,紧抓品质品牌提升,推进基层改革创新。为实现目标,我们必须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紧抓产业兴旺,激活新兴发展内生动力
1.聚焦农业产业强镇创建。以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为契机,着力培育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经济形态,继承传统农耕文化,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夯实高品质农业基础,进一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鼓励水稻、茭白、高山四季豆、土豆等传统特色种植产业,探索种植适宜的中药材,致力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培育新产业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