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石林全面开创别样精彩“仙活石林”新局面的关键之年。根据镇党委四届六次会议精神,2021年我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将运动休闲进行到底”的乡村振兴之路,全速推进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打造运动振兴乡村的示范样板。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21年全镇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服务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其中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2%以上。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新保护举措,生态底色更加亮眼
1.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抓好生态保护工作,重点做好五水共治、治污运维、垃圾分类、河长制等各项工作。锚定出境断面水质和赋溪源入湖水质始终保持I类,不断加大“污水零直排区”点源污染排查及化肥农药双下降等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全面启动集镇污水处理站建设、茶园物业楼污水处理终端提升等工程,并积极争取资金分批对全镇范围内老旧终端和管网进行改造提升。
2.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加大城乡风貌管控,努力推进新一轮美丽乡村创建,建成特色鲜明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县级重点村1个、县级一般村1个。全面启动富溪源商住楼续建、集镇街区立面维修等工程,依托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联合党员干部、五彩阳光服务队,开展“三清三整三提升”活动,全面提升村庄环境和村容村貌,推进镇村环境整体提升。
3.细化集镇管理机制。启动美丽城镇建设,争创省市样板,在健全集镇精细化管理制度基础上,加强与驻镇部门、企业和省市专业训练队的共建合作,推动门前三包、湖面联捞等举措,共同打造“最美石林”品牌。在落实集镇车乱停、线乱拉等日常问题整治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工作,确保集镇环境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得以处置。通过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促提升,不断巩固“污水零直排区”“国家卫生镇”创建和小城镇综合整治成果。
(二)加快产业升级,强村富民实现双赢
1.做大一产。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大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优化林下种植,推动林地套种,特别是公益林、竹林套种香榧、中药材等,加快农林产业转型提升。进一步提升石林日晒面的品牌效应,实现产量和产值双提升。进一步发挥农品馆和农旅公司作用,努力实现农产品向旅游商品成功转换,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继续深化运动消薄、旅游消薄、服务消薄等举措,促进社会投资项目运营与村集体经济增收互动,努力实现2021年全镇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达到“5030”目标。
2.做强二产。重点做好乡情山泉水厂的跟踪服务,全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在重新融资、股东重组和营销客群调整的背景下,推动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强化招商引资、石商回归,招引企业围绕一产的特色资源、特色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培育一批利用本地农产品的加工型企业。
3.做深三产。围绕资源抓三产,结合石林“港湾运动”特色,聚焦运动休闲产业发展,丰富体育培训、研学、团建等业态模式,不断提升石林运动经济效益。2021年正式启动火车公园网红打卡地、毛竹源艺术家基地等一批文旅融合项目建设。积极对接国家赛艇协会基地落户石林,引进更具粘性的赛艇、潜水、知名运动商品等俱乐部和企业落户石林运动街区,实现新旧业态的更替,从根本上切实解决来集镇游客的“吃住行、游娱购”的问题。
(三)优化公共服务,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1.强民生。坚持以民生为本,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升群众幸福感。快速推进镇中心小学地质灾害专项治理,提升镇卫生院安全隐患和内部环境功能,改建岭足村、千岛湖村文化礼堂和养老服务中心,加快推进茶园和富德物业楼建设,启动部分损坏林道修复工程。在持续抓好各项民生事业的基础上,还要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特色小镇的建设中来,更多的与本地企业形成互利共赢的格局,真正地让乡亲们的钱包鼓起来。同时,要加快实施新一年政府实事工程,通过改善镇村环境、提升基础配套、丰富产业业态、促进文化繁荣,让石林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2.优服务。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推进“一窗受理”平台使用,为群众提供最便捷贴心的服务。进一步完善村级卫生服务功能,加强村级卫生室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各村要继续用好“村级事务代办队”,发挥党员“红色代办”服务效能,最大程度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
3.保平安。深化《石林镇“百姓方桌议事”制度》《石林镇信访“最多访一次、干部来代办”实施办法》等基层治理机制,推进信访息访和矛盾化解工作,力争信访总量明显下降,满意率明显提升。进一步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坚决打击非法用工和恶意欠薪行为,着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四个平台”运行机制,加强专职网格员、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切实增强百姓安全感,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