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5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6000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县平均,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一是聚焦经济稳定增长,着力稳动能、抓项目。
做精做强特色农业。坚持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加快推进新农发牧业二期工程,完成年出栏10万头生猪稳产保供任务;加深院地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强与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合作;持续做好力洋番薯烧、红美人,海头“咏菊”金丝皇菊等农业品牌建设,通过将封坛大典、柑橘庆丰节、海头菊花节等农产品节事活动做出特色,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做深做细企业服务。强化工业强镇观念抓服务,甘心做好“店小二”,继续开展“三服务”和“一企一策”帮扶,落实好班子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健全政企信息沟通机制,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助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企业急需人才培训,让人才赋予创新发展新动能。做稳做实项目招引。紧扣固定资产投资抓项目提速,借助企业家、乡贤等重要社会资源,全力排摸项目入库,力争各项指标名列全县前茅。推动迈拓斯数控年产300台高速铣洗机床生产线项目落地,力争新增规上企业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全镇工业总产值突破20亿。
二是聚焦城镇美丽形象,着力抓治理、塑品质。
规划引领美丽集镇建设。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城镇开发边界和永农、生态红线划定后,调整确定具体规划功能分区及村庄规划方案,落实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积极谋划好资规所南侧新镇区住宅小区、盛宁线与创业路交叉口交通综合体、前洋三路住宅小区等项目实施方案。全力保障基础项目支撑。推进前洋四路拆迁安置政策处理,打破交通瓶颈,优化交通网络。强化交通路网建设,继续落实盛宁线(力洋段)通村支线提升改造工程,谋划完成力胡线至燕楼山道路硬化工程、创业路至力胡线公路(二期)工程、力洋镇环城西路提升改造工程等项目。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深化河长制、路长制、网格长制,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三改一拆”、垃圾分类,做好镇区保洁服务外包,优化交通秩序治理,推进智慧城管协同管理。谋划建成力洋镇中心幼儿园项目,为我镇适龄儿童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真正实现力洋适龄儿童“有园上”、“上好园”的美好期望。
三是聚焦乡村振兴水平,着力强农业、兴农村。
持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西仓溪治理三期(燕楼山至胡陈港段)工程,持续开展河道清淤工程,实现我镇水域“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的基本功能;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改造提升工程,完善污水处理运行机制,巩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成果。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倾力打造城乡和美、滨海田园、乡愁西仓、飘香桔园、“两纵两横”四条精品线,继续深入推进一批合格村、精品村、示范村,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有序推进力洋孔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发展产业增收、转型升级、管理增效等村集体经济“强村六法”,宣传金融惠农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引领农村创业的潮流,鼓励广大青年、乡贤回村创业,让科技、资金等要素向村汇聚。
四是聚焦百姓生活品质,着力抓民生、促和谐。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落实“一证通办”制度,巩固社会救助政策培训成果,确保应救尽救、应养尽养,完善救助对象一户一档资料并进行动态管理。统筹推进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扩大居民健康体检、妇女病普查、家庭医生签约覆盖范围。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以“四个平台”为基础,完善网格化管理,全面启动网格合并工作,进一步整合现有力量;以“矛调中心”为载体,用好“5+X”工作机制和人民调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全力保障安全生产,镇应急管理中心统筹,各业务部门条线推进,各行政村全面排查,做到“点线面”并进,在全镇范围开展叠加滚动排摸,100%做到安全隐患闭环处理。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继续抓好叶水夫纪念馆及雪野儿童诗研究中心两大载体,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童诗教学等丰富文化活动,提升力洋群众文化品位,持续做大做强“中国(盖苍山)童诗节”,让童诗扎根力洋,滋润力洋,实现艺术振兴乡村,文化赋能村民。
五是聚焦政府服务效能,着力抓作风,求革新。
树立依法行政意识,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三重一大”民主决策机制,规范政府依法决策程序;强化政务和信息公开,全力支持镇人大开展的各类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严格执行人大代表社情民意“收集、转办、处置、反馈”工作机制,真正实现人大代表社情民意收集与综合指挥室网格化收集并轨。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大力营造风清气正政务环境,继续推进“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切实做好村干部村民代表履职标准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