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力以赴建设特色的产业体系,打造绿色富民“金钥匙”。坚持把生态产业作为增强“造血”功能、畅通“两山”转化的核心根本,建平台、落项目、育主体,切实让“绿色GDP多起来,百姓腰包鼓起来”。一是坚定不移发展特色农业。加大扶持力度,新培育一批懂经营、会管理、辐射力强的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等农合组织;加强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等全程监管,狠抓猕猴桃、葡萄、杨梅、瓯柑、茶叶等农产品的规范化运作,扩大种养规模,提升生产水平,建立直销窗口,加快农产品商标注册与绿色食品认证,打响司前农产品特色品牌,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二是坚定不移推进竹木振兴。全力推进竹木企业入园项目和企业生产线智能化建设,带动我镇传统竹木产业的升级,注重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挖掘新增长点,完成竹材首台套项目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加快推进青年农民创业园建设,争取实现园区开工。不断推动竹木旅游商品开发,提高本地竹木资源利用率,形成高低搭配的竹木半成品到成品、初加工到精加工的企业全覆盖,完善产业链,逐步实现竹木产业振兴。三是坚定不移提升全域旅游。启动乌飞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司前板块项目的规划编制和意向投资对接;扶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注重推进白鹤山庄等景区提升改造、完善景区基础配套,同时挖掘新景区、古村落等旅游资源,储备招商项目,并做好前期谋划。以镇区为服务核心,通过文化体验游、山水生态游、滨水休闲游等多条特色文旅线路,将国家级乌岩岭自然保护区、飞云湖、白鹤山庄等一系列景区、景点串联成线,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体系。
(四)锲而不舍抓牢重大项目建设,畅通经济发展“主动脉”。一是抓重大项目。全面谋划“十四五”规划,对标新发展理念和“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基、实体为本的原则,委托完成司前镇未来小镇项目编制概念性规划,完成云湖小镇项目用地调整,启动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实现开工建设。全面加快十四五规划项目进度确保在“十四五”末竣工并投入使用。二是抓招商引资。全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战略,不断优化回归政策,积极兑现财政奖励政策,全方位、多渠道、多领域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建立高效服务体系,加大力度协调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现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争取新招引总部企业回归1家以上,完成总部经济创税超3亿。三是抓营商环境。加大乡贤、司商聚集地区走访频率,营造良好的招商氛围。加快青年农民创业园等园区建设,拓宽企业融资平台,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发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协调服务工作。加大企业走访力度,坚持常态化深入企业调查了解,整合企业闲置资源,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切实做强畲乡实体经济。
(五)坚持不懈落实长效的民生事业,圆好群众“小康梦”。始终把有限财力向民生事业倾斜,加快补齐增收短板、公共服务短板,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问题。一是重点建设利民的民生项目。加快推动城乡供水综合(农村饮水提升)工程建设;启动司前镇市政道路提升工程与三水大桥建设工程,持续建设四号农村路,改善司前镇区道路路网,提升司前镇道路交通运行能力;完成民族体育中心(山哈大舞台)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加快完成泰顺县畲乡敬老院工程建设,改善我县畲乡机构养老问题,解决泰顺老龄化日益凸显问题。二是重点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村级特色产业,将贫困群众融入产业链,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供支撑。坚以扶真贫、真扶贫、真扶志理念引领让农户改变作风、理念,树立理想目标,依托百花蜜蜂专业合作社、利众竹木有限公司等领头产业积极开展就业+授业服务,从“撒面粉式”扶贫到“一对一式精准帮扶”,确保对象精准,传、帮、带有成效,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贫困群众脱贫主体作用。三是重点加快镇域治理现代化。始终坚持把夯基层、筑平安、锻铁军作为绿色赶超的根本保障,立足整体智治,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共同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健全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灾害处置能力和农民避灾自救能力。抓好各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抓好群众安全感和队伍满意度工作,确保全镇社会稳定。落实信访调处工作机制,继续坚持党政领导带头定期接访、领导包案处理等制度,加大社会热难问题的排查调处力度,规范信访秩序,畅通信访渠道,最大限度地避免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现象发生。
(六)凝神聚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塑造干部思想“新高度”。一是提高站位,永怀忠诚之心。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守依法行政底线,把政府的一切活动纳入法治轨道。自觉接受镇人大监督,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二是履职尽责,弘扬实干之风。自觉拉高标杆,主动担当。推行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机制、项目建设推进机制,以时间倒逼进度,以督查倒逼落实。引导广大干部把心思用在干事上,把精力花在工作上,以良好作风风推动发展。三是干净自律,绷紧勤廉之弦。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整治“四风”问题。规范财政资金分配管理,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