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背镇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
一、2021年政府工作总结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江背镇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乡村振兴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全镇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发展基础日益夯实,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圆满完成了2020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步履坚实,经济实力稳步增强。坚持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富民支柱产业,全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主线,以“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模式为重点,2个养牛场的年出栏肉牛均达到300头以上,建成设施蔬菜种植基地2个500亩,蚕桑基地、油茶基地、席草种植、扶贫车间等遍地开花,全镇13个行政村实现光伏发电全覆盖,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都实现2条以上增收路径,平均每村达10万元以上。
(二)聚焦群众,坚决落实“四个不摘”。我们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围绕我镇1324户脱贫户(含94户“三类人员”),脱贫人口5800人,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落实一月一监测、一月一会商、双月信息比对工作机制。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提升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村级产业,同时引导农户自主发展产业,按照现有产业补助政策,动员脱贫户、“三类人员”自主发展家庭种养业,实现家庭收入稳步提升。2021年全镇落实产业直补申报616户117万元。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实现监测对象不返贫、不致贫。
(三)接续奋斗,镇村面貌稳步改善。对圩镇街道、水沟、人行道、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规划建设公共厕所1座、文化休闲广场1个、新建和提升4个交易棚及其配套设施。全面规范设置街道两旁停车位,规划临时停车场3个,在主要街道安装启用车辆违停抓拍系统。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各村按照网格化分工要求,划分区域划分责任深入推进本辖区内公共区域卫生死角盲区,按照村干部、党员及三类小组长、贫困户、其他户等分类,全面清理存量垃圾、河道淤泥、房前屋后柴草,充分利用各村广播每天宣传,引导农户做好“五净一规范”。
(四)关注社会,民生福祉稳步提升。加强低收入群体保障力度,发放低保补助700万元、特困补助91万元,发放临时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资金7万元。开展残疾人集中认定,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补助50万元。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完成13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来源村、高寨村被评为“赣州市文明村镇”。有序推进殡葬改革,来源村在全县率先完成骨灰堂建设,洛光、江背等村骨灰堂建设相继完成,遗体火化率达到100%。全面开展信访和安全生产大排查,全力保障社会安全稳定。武装工作扎实推进,完善了镇人武部设施建设,添置了大量器材装备,达到了基层“两室一库”建设标准。打造浓厚军旅色彩的镇级退役军人服务站,新长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以学雷锋、办实事、感党恩、显担当为宗旨,主动在节假日参加镇日常活动,退役军人管理和服务明显提升。
(五)不忘初心,执政能力显著增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系列举措,织牢疫情防控“保障网”。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和程序,加强政务服务、政务公开等工作,提升改造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推行机关干部差异化绩效考核,量化考核指标评分,镇村两级干部工作责任感不断增强。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不断健全。倡导绿色办公、低碳生活、节约资源,实现公共机构能耗稳步降低。出台《江背镇干部职工管理办法》,严格了上下班指纹打卡考勤制度,完善了政府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极大改进了干部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肯定过去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得看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经济总量较小,底子薄,结构不优,缺少支撑镇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二是产业发展仍然滞后,规模产业较少,农民的增收渠道单一,与我镇所处全县的优势区位不匹配;三是少数干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作风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下更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决不辜负人民重托。
二、2022年政府工作计划
(一)全力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全力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和五年过渡期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的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确保及时发现、全力帮扶,动态清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健全规范化、制度化工作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坚持循因施策、分类帮扶、精准治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相对贫困帮扶政策,逐步构建引导性、补助性政策为主的帮扶体系。二是全力提升现代农业。突出发展席草、油茶、脐橙、大棚蔬菜种植和肉牛、生猪、家禽养殖等传统和特色产业。种植席草5000亩、出栏肉牛500头以上、年出栏生猪1.5万头以上、家禽10万羽以上。按照“一镇一品”的发展思路,通过席草加工厂的示范引领,按照“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做大做强以席草为核心的上下游农业产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做好产品精加工,推动江背席草制品、油茶、大棚蔬菜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通过各种途径年培训农民1000人次以上,大力提高青壮年农民实用技术的比率,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三是大力建设文明乡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客家传统美德,坚决破除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健康的乡风民风。充分利用镇综合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平台阵地,大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打通宣传群众、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着力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和优良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