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大堰全面建设具有乡愁韵味的山区富美特色镇的开篇起首之年,也是接续两山转化奋斗新篇章的关键之年,我们一定要有“开局即决战、起步就冲刺”的态度和行动。结合目标导向和发展趋势,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力争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新核定基数上增长8%,旅游收入增长12%。为顺利完成上述目标,将力争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锚定规划引领高水平发展,全力塑造云上大堰新形象。
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锻造以镇、村外延和产业内涵为重点的“两域三极”大蓝图,推动形成全域内外联动、双向互济的好格局。一是全新做好镇级规划。以新一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大刀阔斧推进整镇重整行动,力争明年年底前全面完成镇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镇区详细控制性规划、各行政村根据自身实际启动村庄规划编制。二是全面做好村庄规划。坚持以“连山堰情”文明示范线和“连山万竹”新时代文明实践线为纽带,串联大堰-董李线和万竹线的特色村庄,全景化、链条式展线富美大堰风景线。从面上来看,深挖村庄特色潜力,推动“一村一特”理念落地见效,创成美丽乡村梳理式改造村8个;从线上来看,打造一条串联起各村的精品线路,呈现“一步一景、处处风景”的堰上风光;从点上来看,紧盯河道治理等制约美丽乡村发展的难点堵点,做到早谋划、早整治、早破解,完成一批县溪两岸及谢界山-万竹溪的沿线河道整治等工程。三是全力做优产业规划。坚持运用“错位性竞争、差异化发展”理念构筑产业发展新格局。工业方面,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抢抓新旧动能转换新机遇,探索联合招商、跨域合作、异地管理新模式新业态,研究成立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切实引入一批潜力企业。农业方面,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优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条、拓宽营销渠道,统筹抓好线上平台对接和线下实体化销售布点,力争全年农产品销售总额增长10%以上。旅游方面,积极探索旅游价值转化路径,突出旅游人口导入文章,布局“夜堰”等网红旅游场景,常态化开展四季常游节庆活动,升级“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抓好优质民宿项目招引工作,力争全年落地2-3家民宿。
二、瞄准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充分展现招商引贸新格局。
坚持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投资、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着力保障区级重大项目。奋力争做“山海大通道”上重要拼图,主动配合交投集团,抓实抓好迁移、签约、勘察等前期政策处理,力争年底前完成连山快速公路一期工程的60%。全力保障柏坑水库扩容工程,靶向对接区指挥部,统筹谋划工作进度,妥善完成四岙、柏坑、张家3村105座坟墓安置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大坝主体工程及配套道路的规划设计,同时启动大坝主体工程建设。全力抓好投入近5200万元的县溪河道整治工程,重点突出河岸、堰坝等生态化景观节点的改造与提升,持续增添大堰美丽河道新活力。二是着力推进镇级特色项目。对标打造全国乡村绿色教育先行地目标,重点培育生态环境教育特色镇试点,持续升级基建水平、丰富品牌文化,加速打通生态教育价值转化路径。力争年底,投入6200万元的“两山实践”自然教育中心及其附属工程建成运行,推动第二届生态文明高端研讨会及首届生态环境教育课件pk赛在大堰召开,实质性完成教育培训接待3000人次以上,项目年化经济效益达到150万元以上。三是着力抓好民生实事项目。扎实推进水质清源行动,完成大堰、后畈、张家、柏坑4村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同时开展徐马站村、三兴村畈里等重要点位的饮用水管网提升工程,切实破解农饮水安全问题。持续深化“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态势,全面完成镇区主干道白改黑、白竹线至畈里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及大岭坑至大公岙农村公路提升改造等工程。此外,投入约1000万元完成董李线电网改造升级。
三、聚焦产业赋能高能级发展,加速激发山区经济新动能。
奋力打好“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研学教育”三大组合拳,利用产业赋能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生态农业提标扩面。以“云耕大堰”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为抓手,一方面优产品,高标打造农产品生态示范基地,重点培育高山白茶、晚熟蜜桃、酵素大米等特色农产品,同时制定出台农产品镇级补助政策。另一方面拓渠道,联合“京东奉化馆”“奉化优选”“亲爱的玛丽”等电商平台,拓宽网上销售渠道;新建“云耕大堰”品牌直营店,抓好实体化销售布点,带领广大农户融入产业链、深挖附加值、走上致富路。二是加速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深化5A级景区镇创建,精心打造“一心、一带、两村、两园、两区”的生态景观,重塑县溪周边山水城镇风貌。聚力打造“诗意谢界山”宿集品牌,对接差异化市场需求,规划形成高、中、低的民宿集群,确保观岑、里秧田舍、里新屋等高端精品民宿建成投用,同时加大青年旅社等平价民宿的招引力度,加快民宿产业聚集进程。三是推动研学教育提质增效。坚持“红色研学”“绿色生态”两个教育主题统筹抓,以深化党校改革试点为契机,深挖镇域文化肌理、历史内涵,有机串联巴人故居、王鲲纪念馆、“零污染”箭岭村、“缸瓦艺术”后畈村等各个“红绿”点位,全新推出红色党建、自然生态、低碳环保等研学路线,不断做大研学教育市场化大蛋糕。
四、紧扣共富引领高标准发展,坚决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全力筑牢经济基础和精神基础,走好共建共享共同富裕之路,奋力打造共同富裕山区样板。一是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深化来料加工扩面文章,在供需对接、服务管理、创新载体、氛围营造等方面下功夫,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力争年底来料加工企业达到18家,从业者规模达到1000人,总收入达到1000万元、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实现业务镇域全覆盖。二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方面提升“输血”质量,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及帮扶单位,争取进一步加大资金补助、项目扶持的力度;另一方面增强“造血”功能,坚持抱团发展理念,计划联合23个村、运用资产入股方式,投入4600万元成立联营公司,力争每村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实现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面达标。三是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全力做好“文明+”“文化+”文章,聚焦村社“文化礼堂”“小广场”等关键点位,不断加大基层文化供给,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文化阵地,打造“清廉大堰”“诚信大堰”“最美大堰”等精神文明高地,大力弘扬基层优秀正能量,积极培育基层文明新风尚,形成“新时代文明人人建”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