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过去五年,存在的问题更需清醒认识。从产业发展来看,大部分群众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农业收入,增收渠道单一。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村基础设施欠账仍然较大,水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瓶颈问题依然存在,支撑保障能力还有不足。从美丽乡村建设来看,村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覆盖率低,人居环境治理机制还不健全,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已建成的公共基础设施得不到有效维护。从社会治理来看,部分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加剧,村级队伍力量相对薄弱,乡村治理参与主体存在断层风险,乡村服务能力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群众的多元化需求。从政府自身建设来看,个别干部宗旨意识树的不够牢,解决问题能力不够强,求真务实的作风不够严实,有的把说的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距离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做到目光所至看到问题、耳听范围想到问题、所思所想直面问题、所作所为解决问题,以更加有力举措认真扎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让杨湖镇广大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更远的路要走。今后五年,是杨湖镇实现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举措,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
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要用科学的指导思想铸魂,今后五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及阜阳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拉高标杆,奋勇争先,坚持商贸强镇、农业稳镇、生态兴镇,促进共同富裕,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杨湖建设新篇章。
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要用科学的奋斗目标助行。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百姓富、环境美、经济强的幸福杨湖,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力争达到3亿元,人均指标平稳攀升,奋力挺进全县前十。
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催人奋进。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是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为王,争当东片乡镇排头兵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动村集体经济长效增长。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充分利用颍上东片中心城镇区位优势,抓好商贸项目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率先布局乡镇夜餐经济。持续开展镇村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治脏、治乱、治污,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建设,不断加大对道路、水电、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当前李台村美丽乡村建设,及时跟进后续展洼村美丽中心村建设,持续巩固既有美丽集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优化基层治理模式。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充分发挥村嫂理事会作用,继续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有效的新模式,全面提升基层自治水平,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治理的社会基础。
(三)坚持攻守并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开展回头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巩固情况,定期核查、精准施策、动态清零。接续帮扶送一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国家规定的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抓好产业帮扶、稳岗就业和后续扶持工作,加强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改善农村“双基”条件,增强脱贫人口“造血”能力,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筑牢返贫防火墙。认真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四大增收行动”。统筹运用兜底保障与临时救助措施,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在政策制定、人才培养、产业发展、资金投入等方面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坚持产业优先,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
做优做强特色农业。坚持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依托人民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突出发展以粮食为主导产业,积极推进稻田综合养殖模式;以发展西、甜瓜和蔬菜为引领,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增收,依托央企中铁四局对口帮扶汪李村,继续实施订单产业,带动全镇蔬菜、瓜果产业做大做强。把汪李村蔬菜种植基地、杨岗社区茭白种植基地、叶岗村瓜蒌种植基地建设作为主要载体,完善全镇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进一步加快全镇土地流转、托管,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特色种养专业村实现全覆盖,规模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达到50家以上。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培育农业规模化服务组织,实现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的转变。引进发展工、商业。进一步完善现代服务业、流通业,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全民招商,积极做好招商引资,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招商活动,发挥我镇进步空间大、历史底蕴厚、人文素质高、成功人士多的优势,力争招引千万级以上规模企业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