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回首一年来的工作,有风雨兼程的前行,有大战大考的淬炼,有履险如夷的欣喜,有团结奋进的感动。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艰难困苦,方显英雄本色;上下同心,方可风雨同舟;争先创优,方能有所作为。成绩有目共睹,发展振奋人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乡人大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体造甲人民团结奋斗、合力求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造甲乡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造甲发展的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质效还有差距,产业项目体量较小、龙头企业不多、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还比较突出。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生态环境整治成效需要巩固提升。三是农业产业链延伸不足,一二三产融合深度不够。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剖麻雀的工作方法,认真分析研判,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造甲推动乡村振兴和“十四五”规划的中坚之年。三年疫情大考,随着疫情防控由防到治的转变,当前正是交答卷、得成绩的关键时期,造甲发展也正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时期,要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档升级”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要紧紧抓住项目这个关键点不松手,全面推进重大利好项目在造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项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实干开路、实绩说话”,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探索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红色+”发展模式,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市场化路径推动农业现代化,打造省内有影响力的低碳循环农业科创产业园,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发展,在“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走出“觉醒甲地”新篇章。
预计到2023年底,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完成财政税收1800万元。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开展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开辟农业产业发展新思路,构建有机农业、都市农业、互联网农业为一体的产研销共同致富示范区。
做“兴”农业项目。持续完善长丰县低碳循环农业科创产业园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招引龙头企业,推动投资约3亿元的菌菇光伏农业新能源项目落地。规划龙虾经济夜市,建设龙虾交易市场、双丰现代育秧工厂、宋岗产业园等项目。扩面提标优然牧业,推进立华孵化场、种猪繁育基地满负荷运营。建设马塘农业仓储加工项目。结合“小田并大田”改革,完成7000亩小田改大田项目。
赋能传统农业,打破“约定俗成”。深入推进“两强一增”行动。加快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深化“1151”战略布局,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大托管模式,确保每个村合作社实现2000亩土地流转,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纯收入,力争今年年末所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150万元,提高收入质量。继续洽谈蔬菜种植深加工项目,对接勤本农业,打造油菜籽育种基地,为农业产业补链强链。
利用“互联网+”为农业产业赋能加速。发展农村电商,建立电商与农户合作机制,让农户融入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中,通过互联网+农业的跨界发展,打造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先进个人线上销售工作室。
二是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旅特色产业,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提升多旅融合发展。
做“活”文旅项目。推进“双河1904研学版块”“红源朴宿亲子版块”和“月亮湾田园配套服务版块”三个区域建设。加快“国风港”项目和双南文旅项目建设。围绕环双河湖乡村生态振兴项目,完善环湖生态水岸建设、丰富沿岸生态保护,合法合规开展生态旅游,培育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加快安徽省农民运动策源地项目建设。
丰富文旅业态。推进“头雁领航”项目,争创红色美丽村庄示范点1个,围绕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点线面”结合发力,丰富“红源造甲·觉醒甲地”内涵,提升红色美丽村庄韵味,丰富文旅产品和文化业态,以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为依托,稻田采摘、研学、露营、民宿为载体,推动乡村文旅快速发展。
着力培育旅游市场主体。主动对接乡投等运营公司,通过招才引智,探索用村级股份合作社方式运营相关文旅项目,实现文旅项目顺利运营。与安农大合作建立乡村振兴研究分院,整合资源,探索用市场方式组建造甲乡全域旅游协会。
三是持续贯彻“项目落地年”,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真正以项目促发展、增后劲、强实力。
做“稳”强建设项目。建设造甲社区大庄街北、造甲等6村新村四期、双河新村四期及许圩、宗旱、陈刘、六方、马塘安置房和相关配套附属工程。同时完成马塘省级和美乡村验收,推动公交枢纽站、陈刘和美乡村建设、6个较大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并积极争取中央资金4000万元实施全域污水管网改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