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全力以赴防风险、护安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着力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切实以高水平安全护航珠珊高质量发展。一是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制定了疫情防控三包方案,组织干部参与良山白沙服务站值守,“四办一镇”公墓清明、冬至祭扫服务工作。全镇60岁以上老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达98.9%,对65岁以上重点人群开展疫情健康帮扶工作。二是常态化开展“四百”活动。逐户走访村民收集问题和意见建议401个,已解决实际问题393个。该经验做法已入选我区党史学习教育和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三是持续推进“平安珠珊”建设。深入村庄、企业、集镇、学校等地开展法治宣传,做好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工作,积极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制定了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做好防汛抗旱和防溺水工作。全年共排查安全生产点62次,下达整改执法文书19份,停工停产整顿1家,已全部整改到位,我镇荣获2017-2021年度平安江西建设示范乡镇。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复杂环境,全镇上下团结一致往前看,撸起袖子加油干,迎接了极为不易的大战大考,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生动实践的结果;是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镇人大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群同心同行、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政府向各位代表,以及为全镇改革、发展、稳定作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下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如:招商引资走出去引进来成效不明显,在板桥工业园补充和导入新企业、新产业方面有所滞后;乡村旅游转化为经济效益不明显;镇村干部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的意识还不够强,主动作为,积极谋划的主观能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脱贫人口持续增收面临较大压力等。对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科学谋划,精准施策,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努力补齐短板。
二、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余复市、渝水建区40周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长远。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工小美”战略,落实“六渝”举措,加快推进我镇“四区四地”建设,凝心聚力打造“四个强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城市“后花园”,奋力争当乡村振兴标杆。
2023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以创建乡村振兴小镇为引领,全力打造产业提升强镇。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实施省“双一号工程”,全面落实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十条。
一是把“转型路”越走越宽。瞄准产业高端、产品终端、科技前端,持续培育壮大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消防和建材等产业,推进制造业装备智能化改造,鼓励企业到境外参展,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将优势产业发展成优质产业,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进一步改善板桥工业园区环境,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园区品质。
二是把“项目牌”越打越响。保持“不争第一就是落后”的拼搏劲头,始终坚持“产业为柱、项目为王”理念,狠抓招商引资“生命线”不动摇。制定招商激励政策,不断优化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以制度创新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强化“全员招商”“飞地招商”战略,锚定与板桥工业园区产业关联度高的头部企业,精准开展招商,发挥好“渝郎回乡”作用,促成项目“找得到、谈得拢、落得下、达得产”。狠抓项目建设,推进总投入约6000余万元的力拓矿业有限公司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项目、嘉利肉牛繁育项目顺利建设,多措并举推动项目建设再加力、项目开工再提速。
三是把“服务项”越做越细。坚定不移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努力打造“余事不求人、无事不打扰”营商环境品牌。做深做实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强化用地、用林、用能等要素保障。积极落实国家税费减免有关政策,用好区里提升经济回稳向好态势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争取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继续扩面、增量、降价。坚持镇便民服务中心“365天不打烊”,班子成员轮班值守“渝快办”窗口和项目全程“保姆式”服务,推进一网、一门、一窗、一次办理,就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问计于企业,用心用情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以召开全省旅发大会为契机,全力打造生态文旅强镇。
抓住新余市举办“2023年全市乡村旅游大会”和“2024年全省旅发大会”的契机,大力提升景区品质,助力渝水区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一是持续优化生态厚植底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决落实好“河长制”、“林长制”,打击非法捕鱼。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绿色升级和超低排放改造进度,高质量完成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与管控任务,保障土壤安全。继续推进袁惠渠珠珊段堤岸、洋津闸和航桥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积极争取碳达峰、碳中和项目,让群众尽享绿水青山、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