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综合实力迈向新台阶,发展速度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全镇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力争实现全市乡镇冲前四,扩大在滁和周边影响力。
围绕上述目标,今后五年镇政府将着力把握和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设经济强的“实力金集”
坚定不移走产业强镇之路,坚持招商选资、招才引智并重,拓展产业招商路径、完善招商体制机制,始终把项目招引,特别是重大项目招引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瞄准产业发展方向,持之以恒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确保每年引进亿元项目不低于4个。始终把培育壮大本土企业作为保持增长的内生动力,进一步细化扶持措施,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优先保障资源要素向重点企业和项目倾斜。严格落实“田长制”,做好黄桥村、马塘村、井亭村高标准农田整治建设项目,重点实施二峰总站渠道衬砌、当家塘深挖、小Π型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清淤硬化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服务能力,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打造农业特色品牌,建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基地。力争到2026年,粮食总产达到7.2万吨,农民专业合作社55家,农业“三品”22个。围绕市“三湖两山一岗”旅游发展规划,以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和草庙山为核心节点,以打造“颐养小镇”为目标,加快推进茉莉山水田园小镇项目和南山颐养小镇项目,提升改造杨捷将军墓,着力打造草庙山休闲度假区,争取创成4A级旅游景点。
(二)建设活力足的“开放金集”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加速与沪苏浙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等全面对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项目带动,紧盯长三角等优势产业,有针对性地布局、引进、培育一批建链、强链、补链、延链重点项目,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集群产业。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金天仪”高速建设,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要素上融入开放发展的格局。进一步落实党政班子联系企业帮扶责任制,通过结对指导,加速成长型企业升规步伐,力争到2026年,全镇规模企业总数达50家。始终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完善汽配产业园(二期)基础设施配套,重点推进园区路网、管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力争金集工业园区扩容500亩。围绕“三变”改革,扩大农村土地确权和集体产权改革成果运用,充分发挥村企联建在乡村振兴中的经济动能。充分利用农村综改成果,强化农村治理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进一步激活农村发展活力。
(三)建设环境优的“美丽金集”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与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对接,拓宽美丽乡村建设投入渠道,再争取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项目。进一步优化镇村布局,开展自然庄台整治提升。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争取樱花大道、京发大道南延项目早日动工建设。完成马塘等八个村二三级供水管网建设,彻底解决农村群众饮水难题。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和“三大革命”,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争创美丽庭院示范镇,推进第三轮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全覆盖。巩固提升移风易俗成果,实现村(社区)乡风文明及服务站全覆盖。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坚决落实中央和省环保督查交办问题整改销号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非煤矿山整治、“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等各项工作。落实减污降碳总要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做好矿山生态恢复,落实河长制,推深做实林长制。
(四)建设百姓富的“幸福金集”
坚持民生优先,持续惠民生、谋福祉、促和谐,加大对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民生投入力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强化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基础卫生服务水平,创成1家二级医院;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织密织牢镇村疫情防控网。积极稳妥落实“三胎”政策,深化优质服务,逐步推动职能转变,提升计划生育工作群众满意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具有金集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品牌。进一步深化文明创建,努力在争创文明村镇上实现突破。积极争取“一事一议”奖补项目,落实创业就业政策,加强就业互助平台建设,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城乡社保、医保、小额人身保险等保险事业。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开展助困、助医、助学、助孤、助残行动,落实五保、低保、优抚等民政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深化平安创建,推进镇村两级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进“八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依法治镇、治村活动。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积极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推进安全标准化企业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