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五”发展规划及思路
(一)突出产业引领。坚定不移抓项目、优环境、兴园区、壮产业,尊重企业家主体地位,让企业家受尊重,让投资者得实惠,让创业者有成就,加快推进项目清障,强力推动产业项目加速落地、顺利实施,结交一批新朋友,扩大刘集镇产业发展的“朋友圈”,把刘集镇打造成投资福地、发展高地。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紧扣时间节点、加快项目清障,为项目建设腾退土地、拓展空间。强化服务保障,着力加快推进华强四期中华复兴之路、建业十八等产业项目建设,提升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力;加快文通路、龙城明渠、富贵渠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力保障省移动、中原数字传媒、省报业、交建投等总部经济建设,实现超强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洲际酒店、建国饭店等五星级酒店建设速度,更快提升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切实践行尊商、亲商、安商、惠商理念,秉持干净清爽政商关系,支持企业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二)突出社区提升。着力构建党建“红色网格”,实现党组织进网格、网格里面有党员,党员心中有群众、群众有事找党员,最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社区环境维护、社区安全管理、社区志愿参与等方面,强化社区治理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实现社区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学习借鉴先进社区管理方式、经验,总结并运用好“四五六”社区管理新模式,形成一套管用可行、适合刘集实际的社区管理制度,明晰和厘清镇、村、城市管理部门、物业公司各自职责,实现关口前移、人员下沉、贴近群众,推进社区治理制度化、现代化。要坚持文明为魂,结合县委文化惠民工程,借力“双优双带”、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开展我们家门口的文化活动和文明志愿活动,建设社区文明先锋长廊,传播正能量,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文明社区。要本着便民、利民、为民的思路,完善社区功能设施,科学丰富社区植被,四季常绿、花草绕城,引导群众爱绿护绿,建设花园社区。
(三)突出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工作中都能感受到公仆精神、百姓情怀和刘集质量、刘集效率,让发展更有温度,推动群众生活高质量改善,共享发展成果。突出就业优先,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率、提高工资额、提升自尊感。要坚持教育优先战略,继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优化教学环境,强化教师培训,稳定教师信心,办好有温度的刘集教育。推动加快中牟三高建设速度,使更多优质教育资源落户刘集。加快建设绿博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邀请省市县名医院专家到社区帮扶就诊,实现群众不出社区,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继续推进大病救助和临时救助,体现党的关怀、爱心无疆。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社区居民全民健身活动,力争集人防与文娱健身为一体的社区广场尽快开建启用。
(四)突出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围绕“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切实推进刘集镇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推进施工工地“八个100%”要求,引导建设一批标准化工地,以最严格的要求、最严密的措施、最严明的纪律、最严肃的态度,坚决推进扬尘治理和管控作业。坚持推进秸秆禁烧常态化管理,加强日常值班和巡查,清理堆积秸秆和杂草,倡树文明祭扫。结合国家卫生镇创建,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化,开展净水、净土行动,坚决清理小散乱污企业,坚决清理白色垃圾和积存废弃物,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大美刘集。
(五)突出安全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全力抓好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信访维稳、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平安刘集建设,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网格化防控体系。注重源头化解矛盾纠纷,推进法治刘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持续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社区民警作用,加大扫黑除恶力度,提高群众安全感、幸福感。
四、“十四五”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1、2021年底前,辖区群众全部完成回迁,安置房网签率达**%。
2、“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不低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不低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各项经济指标均位居全县前列。
3、到“十四五”中期,全镇57个进驻项目企业,完工投产率达**%以上,到“十四五”末,完工投产率达**%。
4、到“十四五”末,综合竞争力挺进中国中部乡镇前十强,综合实力挺进全市前五强。
5、到“十四五”末,全镇中等收入家庭占比达**%。
6、到“十四五”末,全镇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第三方民调数据均保持在**%以上。
7、新冠肺炎疫情解除前,外防输入、内防接触,确保辖区内显、隐性病例零感染、零发生。
8、围绕中华复兴之路、中原数字传媒、省移动总部、中牟三高、地铁8号线等重大项目,全力做好项目清障和环境优化工作。充分发挥刘集镇的区位优势、用足用活上级政策,积极引进总部经济和分公司总部经济,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提升“东强”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