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统筹推进铭传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小学和初中教育,实现适龄少年100%入学率。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加强管理和监督,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对标达标”工程。保障残障儿童入学,确保每位残障儿童公平接收义务教育的权力。加大对学校硬件、软件设施投入,尤其是加强信息化设施建设,实现5G全覆盖。规划建设具有24个功能室的铭传少年宫,复建肥西书院。创新合作办学模式,引进优质名校教育资源与铭传中小学对接合作,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融合发展。
普及强化社区教育。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市场有效介入、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协同治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社区教育工作责任和任务的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网络,明确社区教育机构职责定位,加强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建设;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丰富内容和形式,广泛开展公民素养、诚信教育、人文艺术、科学技术、职业技能、早期教育、运动健身、养生保健、生活休闲等教育活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动生活方式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重视农村居民的教育培训。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水平。
第三节完善医疗卫生服务
完善乡村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要求,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进一步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服务有效、资源节约、群众信赖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和失地农民医疗保险工作。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和技术装备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和调运机制,提高卫生应急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大力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逐步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深入开展乡村爱国卫生运动,建成健康乡镇、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
提升乡村医疗卫生防疫防控水平。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保障,充实疾控机构经费保障,严格落实疾控中心保障制度,提升其大数据信息采集、诊断检测、应急处置能力,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加强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疫情防控综合实力。加强乡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着力按照标准规范建设具备独立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的村卫生室,并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在重点地区配置隔离防护等设施,开展疾病精准防控。加强基层突发疫情防控培训,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第四节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提升社会就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扶持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同时加强农村就业保障,建立专业的就业咨询和指导团队,鼓励种田能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经理等开展就业培训。选择一批知名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科技园、示范园区等作为基地,为农民就业提供必要的实习和实训服务。在农村全面落实就业政策法规咨询、信息发布等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组织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健全全乡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基层平台就业服务作用。鼓励农民就近就业,以铭传乡“六大基地”为核心,以本乡农业特色为基础,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就地就近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纳入招商引资范畴,与外地客商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在工商、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按规定享受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优惠政策。
完善社会保障。落实养老保险政策法规,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落实贫困和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资助政策,逐步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帮助贫困和重度残疾人普遍按规定加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健全缴费激励机制,引导广大农村居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按时完成对特困供养人员核销、新增的申报审核工作,做好困难家庭临时救助的申请和评定工作。切实做好特困供养、低保、残疾人群体的低保保障工作,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切实做好居民大病救助、临时性救治、低收入家庭低保等核定工作,坚持应保尽保、坚持公平公正、坚持动态管理、坚持统筹兼顾。
第九章大幅提升民生福祉
第一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强化产业帮扶。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不摘”原则,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落实产业帮扶、电商帮扶、光伏帮扶等政策要求,由片面注重强调覆盖率向量质并重、提质增效转变。更加注重结合困难户实际情况,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在乡村范围,增加公共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培育产业环境;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三变改革”,完善联结贫困户的利益机制,筑牢扶贫产业根基。
筑牢政策托底。统筹谋划、高效落实,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不断压实攻坚责任,专题专项研判深究,强化走访调查,确保把责任落实贯穿帮扶工作始终。强化对村级帮扶工作的督导,着力抓好帮扶工作各项政策落地。在防范返贫上,一是强化入户走访机制,掌握已脱贫户的最新情况,核查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和工作落实情况,建立周期性机制,制定帮扶责任人负责制;二是强化信息共享机制,增进民政、医疗、教育等单位间的信息比对与共享,定时会商研究,及时掌握已脱贫人口的政策享受情况。在防范致贫上,加大摸排核实力度,对大病慢病、残疾等重点人群进行全面摸排,制定帮扶救助措施,确定帮扶联系人,积极申报各类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边缘户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化解致贫风险,有效防止边缘户陷入贫困。精准帮扶,对贫困居民户等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岗位,确保贫困不反弹。
第二节改善基层社会治理
(一)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紧抓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采用多种措施强化村干部管理,切实提高村级干部服务群众的质量。为民办事,取信于民。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引导干部学法用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不断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水平。
(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坚持以乡村、社区党建为核心,抓好乡村、社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乡村、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地落实,在基层乡村、社区凝聚合力。加强村后备干部培训工作,提升思想觉悟和专业业务能力;建立科学完善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对基层党员实行综合量化考核,采用积分制和负面清单管理办法,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