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持深化改革,推进产业融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提高农业质量效应和竞争力。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优化产品产业结构,选良育种实现差异化发展,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抓好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建设,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到2025年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抓牢抓实农技推广,引导农业生产现代化。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做好有机茶叶、金丝皇菊、闸山蓝莓等特色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工作,打造农业特色品牌。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农村生活设施,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美丽家园。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发展目标,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吸引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施展拳脚、贡献才智,推进农村“留人、聚人、育人、引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资源支持。实施乡村技能培训计划,围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方面,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专题培训,帮助他们掌握1-2项实用技能,促进带动能力强、有一技之长的“讲解员”“土专家”尽快成长,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2.推动文旅融合协调发展。依托云里安凹、南山云起民宿项目推进长冲谷民宿集聚工程,加大旅游招商力度,高位规划、错位发展,探索推广自然空心村流转模式,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动安凹(二期、三期)、堰洼、孔大洼(笪庄)、洼里民宿融合集聚。提炼打造长冲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品位,提升万山民宿品牌影响力,致力于把长冲谷沿线建设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产业集聚、文明和谐的省级旅游度假区。整合区域优势、特色园艺、农耕文化等资源,在廿埠、卅埠大力发展集观光、休闲、科普、体验、生产于一体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把农业产品、文化、旅游和资源结合起来,加快与汤池镇的百花谷、禅茶谷的融合,形成我县旅游新亮点。通过网站、电视、网络等媒体,渲染历史文化,突出地理和人文特色,着力打造十里长冲、象山红水库、平顶山竹林寺、果园山水库、闸山龙华寺、长岗刘秉璋墓园、半山亭遗迹、鸭池山古泉、明代老街、岳庙曹隐洞等旅游景点,打造以绿色山水为骨架、红色资源为主线,古文化底蕴、地质遗产及民俗文化为特色,创建绿、蓝、红、古、特五大旅游品牌。加快推进旅游景区景点创建升级,深化经济圈旅游联动发展。
(三)坚持统筹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建设,优化人居环境
1.不断提升镇域承载力。大力推进新镇区建设,完善教育、医疗、文化、通信、网络、供电、供排水等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城镇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规划的有机融合和衔接,科学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城镇产业布局和发展空间。充分发挥集镇区在吸纳人口、发展产业、集聚资源、活跃市场、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新镇区成为农民变市民、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有序推进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民主、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和谐的农村新社区。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好高铁西站、站前大道、岳武高速、合安九高铁、引江济淮工程建设,抓好征地拆迁及配套服务工作。谋划好路网建设,统筹考虑水、电、通信、绿化布点,布局更加科学,功能更加完善。积极对上争取项目,推进庐城大道、移湖西路西延、高铁西站-汤池大道连接线工程;打通卅埠-长岗、闸山交通循环路;改造提升创业大道、五金大道、平塘路等功能区主干道,逐步形成四横三纵道路交通网络;综合治理长冲河、闸口河和瓦屋引河等3条中小河流;谋划好程桥村、永桥村、闸山村、长岗社区、水关村、廿埠村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做好秦楼桥、丁庄桥、庙岗桥、水关小学交通桥、潘冲桥、潘东桥、朱老桥、河湾大桥、夏湾桥、王洼桥、魏洼桥、河东桥、三峰中心村桥、周洼桥、吕庄桥、竹元桥等农村危桥加固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围绕引江济淮项目区、站前大道沿线区上位规划,对景观绿地改造升级,建设绿色长廊和生态游园,打造更加生态宜居的美丽环境,改善城镇整体形象,提升竞争力。
3.全面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日常巡查监管,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杜绝压占耕地、违法占地等各类违法建设行为。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彻底排查清理村庄周边、道路两侧及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深入推进环境卫生市场化运作,探索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模式,增加环卫设施,健全环卫队伍,实现保洁全覆盖,保持城镇环境靓丽整洁。对主次干道沿线城镇环境进行整治提升,实现两侧立面整洁、一街一品。规划建设综合性农贸市场1个,垃圾收储中转站1个,保障镇域整体环境安全、干净、有序,提升镇域整体形象。
4.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果园山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抓好涉水企业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实现稳定达标排放。持续开展黑臭水体强化治理,建立健全河流管控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沿岸管护,做好河流清违清障工作,彻底消除乱占乱建、乱倒乱排等现象。建成集镇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推进企业雨污分流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雨污分流管网建设。不断提升网格化、信息化、常态化监管水平。抓好重点行业、企业环保治理工作,巩固“散乱污”企业治理成果,对洗涤、电镀、热镀、阳极氧化等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完成重点企业在线监控设施的安装与联网工作。强化工业园区骨干道路、重点项目建筑工地等领域扬尘污染治理。实行林长制,加强林业资源保护,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管住管好重要生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