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城镇“十三五”工作总结与
“十四五”谋划
“十三五”以来,地城镇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持续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县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期间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健康、稳中向好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主要措施及工作成效
(一)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紧紧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抓紧抓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医疗、兜底保障等政策落实,巩固提高脱贫质量。2016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三精准三落实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扶贫局的精心指导下,全体镇村干部发扬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精神,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293户5627人,经过这些年努力共脱贫,截止到现在,全镇所有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全镇3个贫困村分别2016-2018年已全部出列。全镇所有村庄通水泥路、有生活生产用电、宽带、有线电视。各村均已建成300平方以上的村室,包含了党群服务中心、图书室、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各村均建立了高标准的村医务室,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百分之98以上,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教育医院进一步提升,所有中小学完成了教育均衡发展那改造,达到全省标准。五年来,我们经过数次省和国家的评估考核验收,今年8月份顺利通过县摘帽评估。
(二)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我镇按照“壮龙头、培基地、树品牌、提档次”的整体思路,重点围绕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林牧结合、一二三产融合、生态品牌主导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加强扶持,加快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业相对集中,具有一定区域规模,实行生态化、标准化、组织化、品牌化、产业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农业种养基地。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围绕创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镇,突出品种优先,狠抓质量安全,着力构建专用品牌粮食生产体系,加快发展专用品牌粮食产业。重点发展优质稻米,推广优质品种,推行绿色生产技术,加强质量认证,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化联合体,实行订单生产、推进加工转化,培育专用品牌。全面实施“增绿增效”双增工程,建立特色经济林示范基地,发展林下经济,做大做强林业产业,重点花木林、经果林、生态林。大力实施花卉产业发展规划,采取招商引资、本土培育等多种形式,积极发展花卉产业、建设现代花卉旅游目的地,着力打造地城荷花小镇。加快发展生态健康畜牧养殖业,加快建设一批大型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畜禽良繁体系、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培育壮大生态牧场,推动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发展番鸭、生猪、黄牛养殖,建设番鸭产品加工厂。加快发展生态健康水产业。发展河蟹、甲鱼、青虾、鳜鱼、小龙虾观赏鱼等特色水产品生态健康养殖,建立规模水产品生产基地,实施稻田综合种养“双千”工程。重点建设万亩稻虾种养基地和3000亩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支持和培育现有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就地初加工,引导各地在优势基地,建设一批农产品贮藏、保鲜、烘干等产地初加工设施和设备。发展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支持龙头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可追溯信息系统建设,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和溯源,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用可查询。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实施农牧结合,生态发展,解决畜禽环境污染治理难题,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业发展效益。
(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增强地域经济的有力抓手,积极编规划、引资金、上项目,推行“一线工作法”,狠抓项目协调服务。2016年以来,全乡路网、水网、电网、通信网络等这些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年来,地城镇共申请资金6820.54万元(2020年3376.55万元)用于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一是实现乡镇主干道,乡驻地与村、各村间的道路贯通,群众的出行已获得充分保障。二是已全部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网络,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三是2018年底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所有农户都可享受生活生产用电全覆盖。四是水网方面:2020年修建便民涵桥136座,清淤疏浚大中沟4条达6800米,新建邢郢电灌站1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大改善了防洪、灌溉、除涝条件,为农业发展提供水利保障。五是七个行政村村主干道路实现“亮化”,基本完成村庄环境整治,地城镇环卫实行市场化运作,实施保洁全覆盖,垃圾有人管,道路有人扫,创建宜居生活环境。
(四)人居环境提档升级。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生态建设,狠抓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面貌大幅改善。这几年来,村文化活动有场所,活动丰富,利用废弃沟塘及荒废土地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广场8个,笼式篮球场1个,建立公共卫生厕所33座,村村都有建有图书室和残疾人活动室,基本满足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全镇7个村网络已实现全覆盖,宽带实现村村通,每村设有村卫生室,均按标准配备医疗设施,镇中心学校积极进行镇县直各学校的结对共建工作,目前全镇5所幼儿园、6所小学、2所中学均能正常招生,充分满足全镇适龄儿童的教育需求。2017年以来实施旱厕改造2177户,显著提升了群众人居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