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美丽宜居
坚持以生态宜居为关键。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乡村绿色发展、环境靓丽为主攻方向,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切实做好“保护”“治理”“建设”三篇文章。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生态更优美、农业生产更清洁、农民生活更舒适,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宣城样板。
第十六章 坚持农业绿色发展
第一节 加强资源保护和环境问题整治
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和质量提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纳入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市、县创建工作,总结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深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扩大实施规模,推广秸秆还田、土壤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综合配套技术。实施农业节水工程,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创建,打造一批设施先进、管理科学、服务到位、运行良好示范县。到2022年,全市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占灌溉面积的比例提高到34.7%以上。持续做好土壤污染防治,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到2022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强化农村水环境治理,保障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落实县乡两级农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第二节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严格落实《宣城市贯彻落实安徽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意见》,优化畜禽养殖布局,推广猪(禽)—沼—粮(菜、果等)、经果园立体种养、稻田立体种养等模式及其技术,促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改造完善粪污收集、处理、利用等整套粪污处理设施,支持各类粪污收、贮、运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粪污利用模式,积极推广自然发酵、异位发酵、直接还田,好氧发酵、有机肥生产、沼气生产、渣液还田等技术,提升资源化利用率。到2022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以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等利用为主导,以基料化、原料化利用为辅助,大力推进秸秆还田和秸秆养畜,在商品有机肥加工、秸秆养殖食用菌、生物质能源和新型材料等领域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探索建立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构建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到2022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第三节 推动农业清洁生产
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在粮食、油料、蔬菜、烟叶、茶叶优势产区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新型肥料替代等技术措施,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到2022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稳定在92%以上。完善病虫测报体系,建设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抓好剧毒高毒农药的全程监管。深入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大型施药器械和航空植保机械。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建设农企合作共建示范基地。到2022年,全市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2%,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2%以上。加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围绕减量化再利用,选择有一定基础的生态农业基地,集成推广农业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推进基地内及周边区域农业资源生态消纳和循环利用,推进种养互促、农牧互促,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发展质量。
专栏8 农业绿色发展行动 |
(一)化肥农药负增长行动 抓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实施病虫统防统治。到2022年,农作物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2%以上。 (二)耕地质量提升行动 改良土壤,治理酸化,改造中低产田,到2022年耕地基础地力等级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提高0.2个百分点,耕地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三)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行动 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调整规模结构,进一步完善畜禽养殖准入机制,生猪出栏量控制在100万头以内。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到2022年,全市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病死畜禽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四)农业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 综合治理耕地重金属污染,严格监测产地污染,推进分类管理,开展修复试点,启动重点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加密调查和农作物与土壤的协同监测。 (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升行动 继续推进秸秆“五化”利用,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化利用模式,推动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链条完整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建立完善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标准体系、产业技术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到2022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其中,产业化利用量占秸秆综合利用总量的比例达到42%以上,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量占秸秆综合利用总量的比例达到35%以上。 |
第十七章 打造美丽农村人居环境
第一节 深化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
按照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和旅游功能需要,全域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做到既宜居,亦宜游。全面推进村庄规划、农房设计,实施中心村建设工程,到2020年80%以上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建设350个左右省级中心村和210个左右市、县级中心村。强化新建农房规划管控,加强“空心村”服务管理和改造。
第二节 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
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着重推广“户集、村收、乡运、市县集中处理”的运行模式。到2020年底,实现处理能力满足基本处理需要。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到2022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达到2个。开展农村改厕及粪污治理,大力推进自然村“厕所革命”,重点对不能纳入管网集中收集处置系统的自然村常住农户非卫生厕所进行改造,同步实施粪污无害化治理。加强村庄公共厕所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特色村、旅游村等配套建设公共厕所,新建和已有公共厕所达到公共厕所三类标准。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按规定配建旅游厕所。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完善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优化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布局,优先整治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和水质需改善控制单元内村庄的生活污水。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及河塘沟渠清淤整治,县市区年度实施方案优先安排村庄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清淤疏浚。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2018年完成排查工作并制定整治方案,到2020年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