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9年4月2日在阳湖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阳湖镇人民政府镇长汪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阳湖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一年来,镇政府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市、区及镇党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实施“一大工程”,力促“两大突破”、推进“三大攻坚”,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有效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较好的完成镇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综合实力逐步提高
经济有效提升。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56亿元,任务数增长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属地)13.01亿元,其中:工业固投累计完成2.13亿元,同比增长46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引进外资790万美元,超任务数32%;累计到位市外内资5.11亿元,超任务数70.5%。项目顺利推进。区级重点项目共1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1个、续建项目3个,完成投资15.65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纳入市级重点项目共6个,完成上报10.9亿元,同比增长3.3%。徽州坊、锦绣江南、柏悦南山、娜美服饰厂房建设、南滨江管网综合整治提升、稽灵山儿童乐园、文峰花园等项目顺利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态势。收入逐年递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472元,同比增长9%。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42亿元,同比增长29.8%。
(二)持之以恒调结构,产业层次稳步提升
科学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农业成效初显。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积极推进集体土地流转,推动精致农业稳步发展,推进紫阜德盛生态农业园、三充缤纷生态农业园等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建设。“一村一策”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力盘活黄口社区固定资产,积极做好兖溪村空置楼宇的招商推介,兖山社区集体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新型工业提质增效。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服务好良业智能上市、博盛消防和盛红织造入规工作,引导万德福电子、荣华工贸等企业完成技术升级改造,支持顺隆服装壮大发展规模,加快推进娜美服饰7、8号厂房建设,园区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持续提升现代服务业,稳步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落实重点项目责任制,做好重大项目联系对接工作,黄山“徽州坊”项目顺利落地并开工建设;全市最大的商业综合体——吾悦广场项目完成选址,目前正进行清表迁坟工作;陶行知研学中心项目落地,启动改造施工;江滨大厦已完成摘牌,江南新城逐渐成为外商投资建设热土。
(三)坚定不移促改革,发展活力日益增强
扎实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线上服务“一网通办”,线下办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显著,“一网通办”事项达95%以上,窗口单位“最多跑一次”达100%。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成立镇级交易服务站,目前,阳湖社区、兖山社区、兖溪村等村级资产均通过交易平台招租。推深做实“放管服”改革,黄山良业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获全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动态调整权责清单76项,公共服务清单168项。10个镇、村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站(点)挂牌办公,统筹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目前,登记退役军人1402人,悬挂光荣之家1200余块,发放优待抚恤慰问金132万,此项工作得到省市区领导的一致好评。
(四)统筹城乡抓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奋力棚改攻坚。抽调镇村干部80余人奋战棚改第一线,突出党员带头,难点突破,压实工作责任,通过日公布、周调度、月总结机制,各棚改小组比学赶超拼进度,全力推进高速三号出口一期、二期、市委党校东侧、三江口、外边溪5个地块棚户区改造工作。截止目前,全面完成高速3号出口一期、二期、外边溪三个地块棚改任务,市委党校东侧、三江口地块正在扫尾推进中。统筹城乡管理。全面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城区,围绕59个小区、2个菜市场等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在农村,对照全域环境整治要求,加大日常管理和巡查,严格兑现奖惩,大力开展整治行动,进一步净化美化村庄环境。扎实推进三充村和紫阜村污水管网建设、改厕、农村垃圾处理“三大革命”工作,完成污水管网铺设1500米和改厕120户。绷紧控违拆违之弦,依法文明执法,共拆除历史违章建筑43处、3000平米。珮琅西路延伸段全线贯通。“八一”大桥开工建设。阳湖停车场建成使用。经多方努力,多年未解决的安置区办证问题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洽阳、洽阳山、洽阳南苑、花上园4个安置区已完成不动产权证书首次登记工作,目前,转移到户登记办理工作稳步推进。改善人居环境。稳步实施江南新城市政配套提升工程。深入推进“河长制”,积极推进新安江南滨江、珮琅河、朱村河的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和病枯死树清理并建立“一树一档”,完成300亩退化林修复和800亩省级森林抚育工作。推进环保工作,加强对餐饮油烟、垃圾焚烧、噪声污染等问题的整治,做好秸秆禁烧、扬尘治理、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等工作。扎实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治理工作,全年关停146户、处理生猪8438头,养猪污染问题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