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一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要不断开创科学发展、赶超跨越新局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牢固树立全镇“一盘棋”的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扎实苦干,才能实现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大好局面。全年取得的工作成绩,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镇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的结果,更是广大群众团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政府,向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我镇工作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各位代表,向关心关注金铺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欠发达、镇域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不强仍然是我们的主要镇情,加快发展仍然是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结构不够优化,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缺乏,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财税增收压力大,政府融资渠道狭窄;保民生、打基础的任务繁重,农民致富、村集体增收路子不宽;干部思想不够解放,缺乏敢闯敢试、积极拼搏的干劲和氛围。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做好2019年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19年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乡村振兴工作主线,全力提升脱贫攻坚质效,确保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其它各项约束性指标控制在市、县下达的计划目标之内。
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质量推进攻坚
——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考核”,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巩固脱贫成果,扎实实施“存量贫困攻坚、稳定脱贫巩固提升、产业就业扶贫质效提升、非贫困村两基同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治理强基固本、驻村帮扶结对连心”8大工程。更加注重产业扶贫,培育一批药材村、蔬菜村、茶叶村,推进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有效带动脱贫户增收。更加注重精神扶贫,继续推进开好“扶贫三会”,树立一批“我脱贫我光荣”脱贫典型,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更加注重社会扶贫,推动区域协作,加强驻村帮扶。更加注重非贫困村发展,统筹配置扶贫资源,加大非贫困村保障力度,帮助非贫困村发展产业、改善设施。更加注重项目监管,完善扶贫项目建设与资金监管机制,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发挥成效。更加注重村级组织发展,做实村级自强互助合作社,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铁腕整治环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用三年时间推进“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四项重大生态工程);推进“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完成村公厕建设和2400户户厕改造任务,确保70%的农户用上卫生厕所;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广泛动员群众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治理,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积极落实“雷霆行动”,做好畜禽养殖业管理整治和秸秆禁烧等工作;落实“河湖库长”制,做好镇内河流、水库水体监测治污工作;提升集镇建设管理水平,完成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管网接入工作,确保污水处理见成效。
——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以预防风险和转危为安的主动作为,全面抓好各领域风险防控,确保“六个不发生”。强化政治、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控。加强阵地管理,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巩固壮大。推进依法治网,提升网络舆情应对和处置水平。开展宗教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宗教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强化社会领域风险防控。加强各类项目全程监管和服务,突出建设领域秩序整治和矛盾纠纷化解,规范建筑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高质量振兴乡村
——狠抓特色产业。以村级自强互助合作社为依托,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和规模种植面积,以特色种养业发展为重点,依托涉农产业龙头牵动,打造“一村一品”生态农产品基地,继续发展茶叶、林果、中草药等特色种植和鱼、牛、羊等特色养殖,聚焦优质、特色、绿色,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因地制宜推广“虾稻共作,稻渔种养”等绿色高效种养模式,全年新发展特色产业3000亩以上;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持续推进龙潭河千亩茶产业园向纵深发展,推进茶旅融合,实现茶叶质量品质、生产加工、品牌形象、文化品味全面提升,做优做强特色产业。
——培育新型农民。推进能人回乡创业工程,推动资金回流、项目回迁,盘活农村资源。加强政策支持,加快能人回乡签约项目建设进度,激励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各类青年优秀人才回归农村发展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全面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实现集体从中借力、企业从中盈利、群众从中受益。鼓励支持村集体和群众将“三资”“三权”量化持股或质押,将长期闲置耕地、山林、鱼塘、房屋等以流转或租赁、托管等方式,融入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真正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促进村集体稳定收益和群众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