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我们一心一意,心无旁骛,着力提升了以城带乡的集镇功能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施环境整治,完善集镇功能,增强了以城带乡的辐射能力。
一是制定了一个方案。立足剅河实际,研究出台集镇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要求,细化行为规范。加大集镇建设投入,配备4名城管人员,购置1台电瓶执法车,加大巡逻整治力度。全年共处理违章建筑10起,乱搭乱建38起,乱堆建筑垃圾5起,拆除违章广告牌30个。
二是做好了两个规划。聘请中工武大设计院对剅河全域规划进行重新修编,科学谋划“三轴、一环、四区”的城镇结构,目前全域规划正在完成专家评审。配套制定集镇控制性详规,明确规划区域内不同性质的用地界线,各类建筑物高度、密度以及红线控制指标,让城镇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是实施了三大行动。实施厕所革命大行动。目前,已完成7个村农村无害化厕所建设,4座集镇公厕、3座旅游公厕、17座农村示范公厕正在建设中。实施形象提升大行动。投资3000万元打造毛通线剅河大道示范段,重点实施弱电下地、路面刷黑、广告牌规范、人行道铺装、集镇亮化和街道绿化等六大工程,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70%,整体效果初步显现。推进集镇天然气建设,目前已完成主管网铺设,预计今年上半年即可通气。实施安全饮水大行动。对接市四水厂,让全镇居民吃上放心的汉江水。
四是达到了四个效果。一是路变黑了。年前我们抢抓进度,实现了碧潭酒业至双潭公园路段破损维修,刷黑升级。二是城变绿了。在集镇街道两边共栽植樟树310株、桂花140株,让街道林荫化、屋前风景化、城镇园林化。三是夜变亮了。投资25万元,完成单位商户亮化工程。投资150万元,全面更换集镇路灯100盏。四是水变净了。实施集镇雨污分流,推进污水集中治理,目前已完成污水处理主体厂房建设和16000米主支管网铺设,正在进行入户管网安装。
(五)我们一如既往,驰而不息,着力提升了与民共享的民生福祉
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一是精准扶贫有了新成效。开展扶贫动态管理。全年新增贫困户26户104人,自然变更增加79人、减少48人、补录6人。开展设施提升行动,全年共申报扶贫项目32个,总投资464.5万元,其中专项扶贫资金379万元。开展产业扶贫行动。培育规模以上新型市场经营主体6个,总数达到180个,发放产业补贴资金920户、80.3万元。开展推进就业行动。组织200人参与就业培训,帮助666人顺利就业,鼓励40人自主创业,发放小额信贷61人307万元。开展政策落实行动。完成88户危房改造,落实补助资金163万元。全年实现282户1123人稳定脱贫,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二是社会事业有了新局面。加大两保扩面力度。新增社保1200人,适龄参保率、养老保险参保率高达95%以上。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发放救助资金767万元,救助3013人。其中实施临时救助490人,发放救助资金56万元。新办理慢性病补贴116人,补贴慢性病资金70.38万元。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519人,护理补贴429人,发放资金82.62万元。发放高龄补贴1582人,资金99.67万元。全面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退伍军人“解四难”活动,对各类社会群体、特殊群体的关爱更有温度,社会事业打开新局面。
三是民生投入有了新提升。积极向内挖潜、向外争资,克服财力困难,努力增进民生福祉。投入1.5亿元,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投入300万元,建设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阵地整体水平领先全市。投入1000万元,提档升级范关小学,高标准打造全市中小学生户外拓展教育基地。投入590万元,实施福利院冬暖工程和平安工程,推进示范社区、幸福食堂和生态公墓建设,启动7个日照中心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四是财政收入有了新保障。今年我们腾肩换力,努力拓宽税源,依法引进总部经济,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强化税收入库督办,及时将旅游项目、在建工程项目税收划转入库,实现颗粒归仓。用足政策,实施土地增减双挂钩140亩,占补平衡360亩,为乡镇振兴项目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六)我们一如既往,行稳致远,着力维护了安定团结的稳定大局
坚决扛起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的政治责任,整合各方力量,强化工作举措,维护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一是关口前移查隐患。抓线索,定期深入摸排矛盾隐患,建立问题办理进度台账,全年收集线索24条,现已全部妥善处理。抓重点,加强对重大事项、重要领域、重点行业常态监管和重点整顿,特别是对服装企业欠薪问题,坚持早防范、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力争将矛盾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
二是重心下沉解民忧。实行领导班子下访接访排班制度,班子成员带头进村入户,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通过干部主动下访,及时化解隐患。加大问题协调解决力度,实现清理信访积案与遏制信访增量双赢,成功化解历史积案近10起,解决群众合理诉求25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