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江镇位于桐庐县西部,距桐庐县城50公里,镇域面积23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9万,常住人口9200余人,下辖15个行政村。百江溪流密布,7条主要河流水质均在Ⅱ类以上;百江空气优良,PM2.5 指数常年处于17左右,稳居全县前列。
百江人文底蕴深厚,唐代徐凝、明代陈龙、陈新燕高中进士,清代诗人臧槐作诗3000余首。百江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樱桃、蓝莓、火龙果、葡萄等水果味道鲜美,产出的大米获评“浙江好米”金奖,拥有4A级景区天子地风景区、开国少将叶长庚革命事迹陈列馆、“百江草龙”主题非遗馆、七彩民宿聚集区、淡水沙滩等一批特色景点。先后获得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国家级森林康养小镇、国家级卫生乡镇、中国最美旅游生态小镇、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等殊荣。
全年(2024年)共争取各类政策资金近7000万元,预计全年财政总收入83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46万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02万元,其中民间投资13131万元,完成率146%;建安投资10175万元,完成率20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亿元,同比增长8.5%;批发业销售额4393.8万元,同比增长24.1%;零售业销售额524.2万元,同比增长10%;住宿业营业额244.8万元,同比增长11%;餐饮业营业额3156.6万元,同比增长111.5%;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4539.2万元,同比增长28.6%;完成国家级样本村新增样本企业2家,国家样本规下工业企业营收505.8万元,同比增长54.7%,全面完成县级下达经济指标任务,完成情况在同组或全县位居前列。
2025年工作目标和任务(部分内容)
综合考虑发展趋势和工作导向,建议2025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4800万元,同比增长5%;限上批发业销售额4600万元,同比增长10%;零售业销售额560万元,同比增长7%;住宿业限上营业额500万元,同比增长10%;餐饮业限上营业额3300万元,同比增长10%;社零较2024年增幅6%;新增入库单位2家。
围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构建“1210”工作体系,重点实施以下十大攻坚行动:
(一)实施“争资争项”攻坚行动。2025年,中央及省市释放的信号更加强烈,政策导向更加积极。我们要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支持方向、资金投向,紧抓政策窗口期,强化“四争”意识,健全工作激励机制,系统谋划、同向发力,着力培育特色产业,探索片区式组团化发展,推动本土“蛋糕”做大做强,谋划整合一批核心竞争项目,争取超长期国债和专项债2000万元,极力争取特色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合作养老等专项资金4000万元,为百江各项事业发展做好资金保障。
(二)实施“规划引领”攻坚行动。强化要素瓶颈破解,紧扣国土空间规划和乡村单元规划落地契机,以规划落实传导为首要任务,统筹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整合国土空间资源要素,梳理盘活一批闲置低效资源,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互渗透,着力破解“有项目无空间、有思路难落地”的土地要素瓶颈,打造“山水林田村”诗意栖息地。丰富百江“游客”变“留客”“人流”变“商流”业态支撑,紧抓“十五五”规划谋划开篇契机,主动对接、乘势而上,推动百源湖盘活开发与天子地景区、钟山乡虎啸峡漂流一体两侧三片区贯通联动、差异竞争、抱团发展纳入规划支撑,形成百江“一核两翼”旅游发展格局。
(三)实施“项目为王”攻坚行动。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强镇的路子,树立“拼抢”和“争抢”两个意识,切实扛起担当,出实招、发狠力、争进位,打好“项目为王”攻坚战。聚焦经济指标“开门红”,围绕“6+2”重点指标拼抢高线、争抢超线,为全县大局多作贡献。聚焦项目招引,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全年实现招引落地项目3个,其中云商市场实现厂房入驻率达80%以上。聚焦项目建设,坚持以天为单位抓项目推进,围绕“2+N”项目体系,重点保障百源湖旅游综合体和杭淳开高速两大项目盘活推进,力争大野水岸度假村项目“五一”黄金周试营业,闲云溪谷平急两用酒店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华电光伏项目年底前整体进度达50%以上。
(四)实施“改革破难”攻坚行动。深化强村富民改革,围绕优地、优居、优业、优美目标,迭代升级乡村富美“四优”改革工程,全力推进松村村各项改革工作落地见效。人口集聚再加快,进一步攻坚智明坞、大松源农户动员搬迁,力争实现整村搬迁连片整治。工程建设再加快,加快小松源富春民居示范点、农民安置房、基础配套、环境提升等项目建设,力争6月底前小松源区块工程基本完工,争取召开全县“美丽100”现场会。业态运营再加快,将运营前置,以区块整体打包形式对接运营团队,争取工程完工交付即投入运营,形成改革的标杆示范效应。
(五)实施“化债增收”攻坚行动。围绕“9060”行政村全覆盖目标,拓思路、强服务、明举措。探索抱团发展模式,用好“联乡结村”“移民资金”等政策杠杆,深化“飞地入园”“飞地物业”等有效路径,强化薄弱村抱团造血功能。探索资源价值转化模式,百江山高坞深,大片山林资源在“沉睡”,要深度探索色彩林带的美丽价值转化、低效果园地的开发价值转化、生态公益林的林业碳汇价值转化,有效为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提供经济价值,力争实现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村达5个以上,其中200万元村2个以上。
(六)实施“农业增效”攻坚行动。聚焦粮油、茶叶、食用菌全县之最,做好农业增效文章,探索形成“农业+”助力“家门口就业”“扩中提低”的百江模式。依托“杭蔬基地”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推广“稻菜轮作”等新农业模式,力争培育国家级示范性合作社1家,争创水稻亩均单产冠军。以美学标准复壮改建老茶园、培育新茶园,力争全年完成600亩以上。坚持科技驱动发展路径,加强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省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服务保障航天蔬菜基地项目投产见效,扩大农业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努力构建百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七)实施“文旅提质”攻坚行动。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做好文旅提质文章。强化文化赋能,用好文化特派员作用,挖掘开国少将叶长庚、百江草龙、诗人臧槐等文化内涵,注重文化与旅游节点融合,让文化赋能乡村韵味。量质并举推动全域民宿建设,突出“主题”含金量,打造古韵民宿、山谷民宿、田野民宿等特色民宿,深化民宿管家技能竞赛,加强民宿标准化运营能力,以出圈的硬件环境和过硬的软件服务打响百江民宿品牌。围绕“人流加商流、白天加晚上、景区加民宿”,探索开发“夜市经济”场景1处,推进文旅IP、农特产品、百江味道挖掘研发,打造百江旅游消费新热点。力争全年游客数突破50万人次,过夜游客超10万人次,旅游收入再创新高。
(八)实施“美丽提升”攻坚行动。聚焦“美丽100”,统筹推进美丽本底和标杆示范双轮驱动,进一步拓宽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的通道。坚守环保底线,建章立制和执法打击双拳出力,以“不提高0.1微克”的决心做好建筑工地、渣土消纳、秸秆禁烧的巡查管控。做靓美丽本底,坚持农田、水系、村庄一体推进、美美与共。坚持改田成景,加快推进美丽田园和“百千万”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农田非粮化清理400亩,耕地功能恢复600亩以上。坚持改水成景,实施河网立体生态工程,提高河网水系的生态性、亲水性。坚持标杆示范,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注重美学融合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特色村建设。浓厚美丽氛围,在防违控违和群众参与上持续发力。压实镇村网格三级巡查责任,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拆除一起,持续巩固防违控违的高压态势。探索推广“1+4+N”击鼓传花法等有效载体,全面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合力掀起扮靓家园工作热潮。
(九)实施“民生优享”攻坚行动。围绕“一老一小”急难愁盼,深入实施民生“七优享”工程。聚焦公共配套短板,多方争取市县级民生实事项目,做好做实代表议案提案办理和镇级10项民生实事工程。对标星级评定标准,实现全镇15个村邻里食堂全覆盖、精提升,同时探索邻里食堂长效运营模式,通过各级政府补助一部分、社会用餐挣得一部分、乡村能人资助一部分、村级收益补贴一部分,提高邻里食堂服务水平,持续为全镇老年人供好“一餐热饭”。持续做好“爱心慈善基金会”助学、助医、慰问活动,联合慈善爱心人士,通过多种形式筹募善款,持续扩大受益群体,解困难群众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