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体现宜山温度。温度就是情怀,就是凝聚力。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本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指路牌”,坚持从群众呼声最强烈的事情抓起、愿望最迫切的事情办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真正让宜山成为人之向往的“桃花源”。
具体来说,就是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做到“七个聚焦、七个着力”:
聚焦转型升级,保持发展定力,着力产业建设。以温州市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为载体,壮大发展实体经济,提高经济发展质效。做好传统产业提升文章。以再生棉纺行业整治为突破口,“堵疏结合”“规范经营”双管齐下,重拳整治“低散乱污”企业和“厂中厂”现象,关停整治小作坊小企业,倒逼企业入园,铁腕推进建成区内布角料经营外迁工作,年初实现布角料迁出建成区目标,同时加大“疏”的力度,规划建设集聚平台,引导企业入园,用好珠山布角料市场一期、东跳布角料交易市场,推进水门泺口机园区和布角料市场建设,谋划珠山布角料交易市场二期、芙蓉布角料市场建设等项目;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打通企业转型升级“快车道”,加大亿元企业、上市企业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2020年计划全镇新增小升规企业3家,再新增超亿元企业1家、“专精特新”培育企业20家;争取2年内新三板企业再增1家。做好新兴产业发展文章。深耕“国家级针织品电子商务质量提升示范区”,深化校企合作和“时尚设计+品牌孵化”,推进快速检测中心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准入门槛,促进针织内衣生产和电商企业实现质量总体水平和质量供给水平全面提升,完成针织产品“十大品牌”评选,打造“宜山内衣”区域品牌。做好精品平台打造文章。研究出台小微区管理和运行办法,管好用好针织标准园区和再生纤维加工园区;加快推进亿元企业创业园一期建设,以“亿元企业创业园”为载体,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推进宜山物联网产业园建设,力争在2020年成功申报省级重大产业项目,为打造省级特色小镇奠定基础。
(二)聚焦发展顽疾,突出问题导向,着力三大攻坚。针对突出问题,以更高站位、更大决心、更实举措合力攻坚克难,破除历史顽疾。破解发展痛点。完成宜山再生纤维交易市场(东跳布角料市场)招商投产,做好宜山针织园区(一期)产权分割,落实宜居家园尾房处置,解决宜山再生纤维加工园(谢洋底泺口机园区)信访问题;紧盯农村个人建房、危旧房改造、住房困难等难题,推进宜二村黄头图片区城中村改造,谋划开展老城区改造;加快塘西滨水公园建设,破解土地、资金等各类瓶颈制约,提高攻坚实效。攻坚发展难点。加强土地保障,开展“退二优二”“退二进三”,实现“腾笼换鸟”。大力推进低效土地开发,有序实施土地出让计划,精心谋划梁宅二期土地复垦和水门二期土地复垦,探索竞争机制,坚持“政策处理到位,优先项目实施”的原则,加快落实第二农贸市场建设;做好黄良村E-36商住区地块出让;积极向上申请项目用地指标,保障项目用地,为我镇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土地要素支撑。聚焦发展要点。强化创新主体培育,继续实施发展上市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计划,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以上,实现技改投资增速10%以上,亩均税收增速8%;提高企业上云覆盖率,引导企业实现云端迁移,激发企业创新发展内生动力。
(三)聚焦建管并举,实现关口跨越,着力品质提升。加速推进产城融合步伐,打造“有特色、有文化、有品位”的宜居宜业城镇。加快城镇规划大升级。以全县国土空间规划修编为契机,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结合特色小镇打造,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高质量完善宜山镇国土空间规划。以宜山物联网产业综合体项目为核心,谋划龙金大道、南连高速区块工业产业布局,灵龙大道、宜山大道区块高端商住布局,打造融产业、住宅、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城融合小镇。推动项目建设大提速。深入基层问需问计问效,按照“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的要求,梳理水门泺口机园区建设等实施项目36项,公园路贯通建设、东河北路整改提升等争取类项目24项;以县镇委书记县镇长项目为着力点,全速启动梁宅针织小微园区和博伦大酒店建设;加快推进美丽民居建设、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治理进程,全面完成梁宅美丽民居二期建设,加快推进甲第城中村二期和八岱(金家)城中村改造;严格落实城建监管“四到场”,加大控违拆违力度,严控新增违建,消化存量违建。实现交通设施大改善。完成宜浃线(含八岱桥、谢洋底桥、环球桥)改造,实现环球路“白改黑”,完成新塘街南段、黄良环城东路和兴隆街道路改造,推进环山路延伸段(梁宅段)建设,重建南洋人行桥,修缮庆丰桥,加固八岱宫桥和朱处大桥;继续实施“亮灯工程”,改造提升建城区内主要道路路灯,完善相关交通要道高杆灯布局建设;完成宜一社区停车场、张家埭停车场公共充电桩建设;完善城镇交通监管体系,推进瓦海线道路电子监控建设。推进城镇管理大提高。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活动,抓好城镇精细化管理,升级城镇“15分钟顽疾处置”机制,扩大精细化管理覆盖面,在原先管理范围基础上延伸路段至繁荣街段;全面深化镇容管理,集中开展“道乱占、车乱开、物乱堆”等无序乱象治理,重拳整治农贸市场及周边区域环境,加强常态化管理。
(四)聚焦环境改善,选准实施路径,着力美丽城乡。大力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升城乡生态环境、生活品质。打好碧水巩固战。深化河长制,健全“三长共治”机制,持续开展“污水零直排小区”建设,统筹推进城区截污纳管、污水处理提标提质,加快四季花园小区污水零直排改造,启动球新路宜一片区截污纳管工作。打好蓝天保卫战。重点抓好工业废气污染防治、工业垃圾和农村桔梗焚烧污染控制等工作,加强源头管理和综合治理,持续做好垃圾露天禁烧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严格管控,保障空气质量。打好净土持久战。实施镇域内存量垃圾消纳计划,健全长效管控机制,计划三年内要全面消除镇域内存量垃圾;坚持思想不松,力度不减,全力做好中央环保督政迎检工作;持续推进灵龙大道、龙金大道、埭金线、球新路等交通要道绿化美化工作,重点做好东河路、球新路绿化亮化工程;完善“四分类”垃圾处置体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力争实现“三个提升”,谋划镇垃圾中转站提升工程;成立镇环境卫生监督小组,充分发挥老人协会、妇女等监督力量。打好乡村振兴战。推动新农村建设,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抓手,连点成线、以线带面,变“盆景”为“风景”,以“两轴三区多节点”为空间布局,开展“一带五园”建设,谋划建设一条长约7.2千米、面积约624.96公顷、辐射9个村的“宜山·江南金织”乡村振兴示范带,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贯通黄良机耕路700余米,修建三面光渠1.6公里;做好村社规模优化调整“后半篇”文章,发挥新村“三资”(资产资金资源)集聚优势,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三资”监管,落实水门村布角料交易市场扶贫资金折股量化;探索村集体账面“由负转正”新思路,挖掘村社资源,扶持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借助乡贤力量,引进优质项目、引入资金活水,助推芙蓉村、新洋村(谢垟底)、梁宅村等村社债务化解。